生物专业的科研人员,或许科学创业是出路?

2015-3-17 13:28| 发布者: 高华华| 查看: 2575| 评论: 0|来自: 科学人

摘要: 去年年底,《生物化学进展》杂志发了一篇文章,鼓励年轻科研人员,除了搞科研和进公司之外,还可以考虑第三条路——科学创业。杂志文章作者乔纳森·索恩(Jonathan N. Thon)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也是创业者,成立了专门开发人造血小板技术和设备的生物技术公司Platelet BioGenesis。 ...
       去年年底,《生物化学进展》杂志发了一篇文章,鼓励年轻科研人员,除了搞科研和进公司之外,还可以考虑第三条路——科学创业。杂志文章作者乔纳森·索恩(Jonathan N. Thon)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也是创业者,成立了专门开发人造血小板技术和设备的生物技术公司Platelet BioGenesis。

       以生物专业为代表的理科生,经常抱怨找工作难,尤其在中国,这个趋势愈加明显。我本科老板上学的八十年代,从国外PhD回国,可以直接在北大找到教职,过几年可以升为教授。但如今,我已经博士毕业四年,我的同学几乎没有找到教职的,大多都在企业和公司工作,或者仍然在博士后道路上苦苦坚持。只有15%的大学老师和10%的博士生会在他们博士毕业后6年之内找到终身教职。在这样的前提下,年轻的科研人员可以考虑利用自己多年的科学积累,同时把自己在科学方面多年的训练,转化成创业技能,成为“科学企业家”。

       关于为何鼓励年轻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创业”,文章分析了几点。

      
       收入低,放弃科研不可惜

       在美国和加拿大,博士后工资一般在每年3.8万到5万美元(约24-31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医生和律师的起薪能达到7万美元。做基础科学的人的工资比产业界低40%,他们每周工作大于50小时,相当于每小时挣14.5美元(91块钱),比实验室技术员的起薪还低。

       我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留学生的生活没有本地学生那么丰富,自然有大把时间泡实验室,美国同学非常不理解,说你每小时工资已经比打扫卫生的人还低了,怎么还加班啊?顿时觉得自己境况好惨。更别说科研界竞争激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升前景有限且缓慢。因此,从文章里的生物科研人员走向图里可以看出,有的生物PhD,最终仍然有很多选择了学术之外,甚至和科学一点不相干的职业。



       科学创业不是做不了科研的不得已选择

       科学创业不仅不是做不了科研的不得已的选择,反而能获得科研和创业的双重精彩,它能带来智力上的挑战和自由,也能保障工作和收入。如果走上科研之路,就必须遵循相对僵化的升职轨迹,职业发展和经费都申请都没有太多灵活性,而自己创业就没有这些问题。
科研工作者是天然的创业者

       他们以前所受的训练,完全能让他们胜任创业者的角色。在做科研期间,经过若干年各类基金申请、论文的历练,他们对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很容易上手;创业需要不断向不同人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也和参加各种会议以及中期和结题考试上据理力争、让教授评审买自己的账如出一辙;做科研需要管理手下人、做预算、厚着脸皮谈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转移到公司领域的技能。最后,科研工作者都是知识分子,往往有着桀骜不驯的灵魂,对自由和独立有强烈渴望,创业经历对这些心理需求也能满足。

       科研工作者创业容易么

       这么看起来,科研工作者创业岂不是很容易?但是相信真正自己创业的人都不会同意。在国外,引导科研人员创业的机制相对健全,不少国家有商业加速器,为年轻的科学企业家提供引导、培训甚至经费上的支持。

       我有个朋友叫陈复加,她在牛津大学读博士,专业方向是仿生和材料工程。读书的时候,她和其他科学青年一样,希望成为科学家,可她同时也是一个乐于抓住新机会的人。2012年欧洲空间局组织过一次比赛,主题是把现有的材料或技术转化成商业产品。复加和合作者就利用超轻的宇航材料,发明了一款折叠婴儿床。她发明的婴儿床不仅超轻,而且易于操作,两三秒就能展开合上。她给它取了个很酷的名字,,叫“太空婴儿床(SpaceCot)”。最终她的婴儿床获得了第一名。

       学校对同学参加这类竞赛是非常支持的,也会给乐于创业的同学提供相关的指导,比如复加就曾被选中,到牛津商学院修读一年工商硕士课程。复加比赛获奖后,校友又推荐她继续参加其他比赛,获得更多机会,包括融资。2013年,她更进一步用太空材料开发出更多婴儿用品,并在牛津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组建了研发和商业团队。后来她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资助,又到中国苏州工业园进行产品生产及中国市场开拓。现在,她的公司已经拿到了天使投资。相比来说,中国的科学企业家显得有点孤独。他们很少能从政府甚至原来的科研机构获得额外的扶植,必须和其他创业者一样,从头打拼。除此之外,他们大多理工出身,行政审批、会计和融资、知识产权、团队管理、商业化战略、营销技巧等等都是从未接触的新知识,需要自己学习。

       我想和你聊聊

       我做过十年科研,热爱科学,但博士毕业后还是做了“科研逃兵”,在果壳网不断孵化和探究新的项目,走上科学创业之路。因为这个身份,我能理解科学创业者的辛苦。如果你对陈复加的故事有共鸣,如果你对科学创业有心得或者遇到了难处,如果你身边有认识的科学企业家,我非常想和你聊聊,了解你的经验和困难,或许果壳网能一起想想怎么为你提供帮助。请帮我填这个表格,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也欢迎联系我。我的邮箱是yang.liu@guokr.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阅读次数
2575
回复
0
若内容精彩,赶快告诉您伙伴吧

相关专题

    推荐下载 相关帖子

      热门内容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