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成功为某型战机加装了“黑匣子”,并借鉴外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发“飞行实时监控系统”,使“黑匣子”变成了“直播器”,而非单纯只是事后分析。
“黑匣子”从事后分析变为实时监控 “黑匣子”全称“飞行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简称“飞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个神秘的“黑匣子”在国产战机上几乎难觅踪影,只有少数几个机型出厂时装有它。 对于战斗机来讲,“黑匣子”不只是飞机失事后查找原因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记录飞行员空中技战术动作,监控飞机发动机各种参数变化,对于提高训练质量和预防飞行安全事故意义重大。 给现有战机加装“黑匣子”!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加装“黑匣子”在我军尚属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飞机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经过周密设计和精确计算出的。要想给定型出厂的机身上多加装任何一个设备,都需要反复试验探索,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经过空军工程大学与国内某厂通力合作,历时3年多的攻坚克难,成功为某型战机加装了“黑匣子”。经试飞检验测试,军内外43位航空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加改装起点高、技术新、功能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创新:变“黑匣子”为“直播器” 多年来,空军一直沿用“手持话筒、目视耳听”的传统指挥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训练需求。 变革空军飞行指挥手段势在必行!该厂技术人员想到:“黑匣子”实时记录的飞行数据只有在飞机落地后指挥员才能看到,如果能把“黑匣子”上的数据实时传回地面,飞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就呈现在指挥员眼前了吗? 该厂又一次主动将沉甸甸的责任扛在了肩头——在广泛借鉴外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发“飞行实时监控系统”。 2000年初,空军下达了某歼击机团整团飞机加改装“飞行实时监控系统”的任务。“黑匣子”变成了“直播器”,空军沿用多年的飞行指挥方式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首批试用“飞行实时监控系统”的航空兵某团团长殷圣勇说:“使用这套系统,坐在指挥塔台即可看到万米高空的飞行情况,实时监控数十架飞机的空中训练状态,为飞行指挥员指挥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平台。” 追求卓越:空战对抗训练有了权威“裁判” 2012年6月,空军举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现场观摩会,参加训练成果演示的3种机型20架战机全部加装了该厂研制的新型“空战对抗训练系统”。 大屏幕上显示的画面,震撼了来自总部和各部队的观摩代表。几千米高空的对抗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几号机采用的什么战法,几号机被击中撤出战斗,地面人员和身临其境的飞行员一样清楚。 有关专家现场评价:空军空战对抗训练由传统“粗放体验型”向现代“精确检验型”转变,从此拉开了大幕。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多年来,我军空战对抗训练成效一直靠机载照相、飞参记录等手段事后判读和概略评估。高空中飞行员战术战法的运用和空战双方的对抗训练成绩难以得到精确检验。 如今,空战对抗训练有了权威“裁判”,进入到“直播”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