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是由“叛变”的细胞演变而来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病种之一。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癌症就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无休止、无秩序地增生、转移,它会大量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导致患者免疫力和抵抗能力下降,最终使某些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那么,癌细胞从何而来呢? 其实,癌细胞是由“叛变”的细胞演变而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时刻都会面临各种致癌因素的刺激。当一个细胞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后,生长失控产生异常,就会变异成为一个癌细胞。人体每天大约会产生3000多个癌细胞,但并非人人都会得癌症,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的职责就是专门攻击、消灭癌细胞,维持身体健康状态。但有研究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威力就会下降20%以上;如果再加上烟、酒、疲劳等因素,“自然杀伤细胞”的威力还会下降。一旦癌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平衡被打破,癌细胞在身体里占了上风,癌症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肉眼可见病灶往往已发展数年甚至数十年 当癌变细胞数目达到10亿个的时候,肿瘤组织的重量才大约为1克。可见,从一个普通细胞变为癌细胞,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壮大,最终危及健康甚至生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癌组织只是处于单个细胞阶段或者很小的时候,目前的医疗手段还无法发现。因此,一个肉眼可见的病灶,其发展过程可能已经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切除病灶之后,还要辅助以其他治疗手段的原因。 研究发现,尽管已经将癌症患者的原发病灶切除,但手术前已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在身体内播散的癌细胞仍很难清除。所以,很多患者在手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其目的就是要用药物在全身范围内,杀死某些增生活跃的细胞(增生活跃往往是癌细胞的特征)。当然,这种杀灭往往会误伤体内的正常细胞,因此,传统癌症治疗的弊端,促使科学家们不得不再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系统“失职”使癌细胞成漏网之鱼 越来越多人已经认识到,仅满足于在癌细胞出现之后再予以干预,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想要彻底征服癌症,还是要弄清楚正常细胞为什么会“叛变”。研究表明,癌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其并不像正常细胞那样只能有限地分裂。一旦癌变的“魔鬼之门”被打开,这些细胞就仿佛获得了青春永驻的力量。其结局便是癌组织疯狂生长、四处侵犯、转移,进而影响脏器正常工作,抢夺机体营养直至死亡。而调控这些细胞行为的根源在于免疫系统。 现在已经证实,免疫细胞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直接关系。事实上,在整个生命的数十年间,体内有许多细胞发生过癌变,但最终并非都进展为癌症,它们绝大多数是被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消灭了。因此,只有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出现“失职”时,才会让癌细胞成为漏网之鱼。
“培训”自身免疫细胞重具活性与杀伤力 既然癌症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与免疫系统发生监视和工作不力有关,那么沿着这条思路,能否找出新的途径,恢复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呢?
在2011年,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对免疫细胞具有独特的激活和调节作用,而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根据这一重大发现,科学家们做了多次试验。他们用专门的血液分离机采集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再送至GMP洁净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以增强细胞数量和功能。之后,又将获取到的成熟的、具有识别肿瘤能力的DC细胞和更具活性与杀伤力的CIK细胞,以输液的方式回输至患者体内。通俗地讲,就是对人体自身免疫细胞进行“培训”后,使其重新具备杀伤癌细胞的活性,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清除工作,实际上是运用了自身细胞治疗自己的肿瘤。只要保证回输到人体内免疫细胞的安全性、活性和数量,就能有效、持续地杀伤癌细胞,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和排异反应。
目前,该成果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癌症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即生物治疗中的细胞免疫治疗。该疗法也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有望完全战胜癌症的方法之一。(作者系解放军307医院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一生中患癌几率有多大? 终其一生,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究竟有多少? 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你是男性,这个几率大约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如果你是女性,终生患癌的几率则为37.76%,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中国的调查数据并没有这么详细,但按照目前人均期望寿命计算,我国公众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约为22%,即每5个人中就有1人会患癌症。 在2013年初,我国首次向公众发布的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以此推算,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5人死于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