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清华,变白富美”成为网上热门话题,一些清华女生晒出自己刚入学和将毕业的对比照片,网友评价称“上完大学,变成‘女神’了”。清华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这次晒照片活动,在高考录取季即将到来之际,此举被网友质疑为借晒照片大做“招生广告”。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回应称,“上清华,变白富美”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恶意揣测更是不必。
哪怕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秀,对于清华大学来说也无可指责。作为国内重点大学,清华能放下身段“卖萌”,总比以往那种刻板无趣的“高大上”面目更为可亲,更接地气。而这也几乎成为近年来各高校的潮流,类似于“我在XX大学等你”的萌妹子宣传照、大学校长脱口激情演讲等现象,都说明高校正在悄然从以往坐等考生争抢的卖方市场,转变为通过多元化途径争取优秀考生的买方市场,这一现象总体来说值得肯定与鼓励,它体现了高校试图改进文风、改变形象、主动贴近民众的努力。 不过,虽然高校“卖萌”风格亲切、形式可爱,措辞委婉含蓄又不失幽默,予人可亲可敬之感,但也要分清场合。毕竟,高校的主要社会价值还在于其崇尚学术本位,为年轻学子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为传道授业提供更能激发师生智慧与主动性的土壤,公众更为看重后者带给学子们的一些新变化、新风向。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转变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教育创新与尊重学术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彻底扭转以往部分高校乃至高等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长期停留于应试模式的局面。近年不断曝出的高校丑闻,如副校长抄袭、招生处长腐败案等,更造成了公众对于高校改革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之嫌的质疑。因此,只有当高校改革有了更多实质性动作,在学术本位、教授自治等社会疾呼多年的改革领域有了质的突破,与世界先进高校和学术标准进一步接轨,高校新形象才能自然而然地被公众所接受。 反之,如果只是在招生广告中一味卖萌,而不触及问题要害,那么,即便一时能博得众多生源的眼球,最终还是会让公众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不适当的“卖萌”还会引发公众反感。 高校“卖萌”现象的产生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而与时俱进思维和创新精神恰恰是目前众多高校所缺乏的。如果不能发挥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人为本,切实推进教育改革,高校即便一天到晚使用“有木有”、“亲”这些网络语言,也无法获得公众的真正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