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文创产业相关数据中显示,工业设计的增长速度是文创产业十大领域中最高,达到37%。但在这数字增长的背后,创意设计产业还需跨越几个重要的鸿沟,如工业设计还是制造业的附属,创意设计还未正式进入制造业的决策环节,与工业设计配套的“生态链”还没有完成等,这些都是下一个三年需要逐一化解的问题。 自联合国授予上海“设计之都”称号已有三年,历经三年设计之都建设,“创意设计”已逐渐成为上海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那么中国的设计目前处于什么水平?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是否有具体的实现路径,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不同层面的专家有其独到的见解。 以创新思想推动工业设计发展 朱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但面对几千年的文化,要有分析、取舍的态度。文化创新需要创新文化。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如果我们国家真正想文化创新,想设计创新,得有创新文化来做基本的氛围和条件。 中国未来5到10年,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探索,力求与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推动工业设计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我看来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在我们推进工业设计中都是需要的。十八大讲,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首先,我们必须继续、较多的倚重政府的作用。有两个理由:一是我们设计创新,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创造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有一定的社会性和风险性。现在设计力量并不强,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扶持;二是发达国家走过来的道路证明,他们在过程中,包括到现在,一些国家的设计创新都是得到政府的扶持发展,这是很必要的。 其次要找到政府、市场这两只手的交接点、结合点。中国工程院最近启动了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这个项目由工程院这样的机构出面研究,我觉得有点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意思。第二个例子,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正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筹办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我们这样的机构是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政府和我们合作,这就带有发挥市场作用的性质,而且我们要组建研究院的过程,以及将来构成,都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再次,我们要落实指导意见,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建立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完善工业设计的设计教育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这些大题目我们现在有的基本没有动,或者动了,不知道怎么继续往下做,这很需要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来把指导意见一项项的落实下来。 二是认识与责任 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工业设计理念、方法、内涵,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与实践中不断深化的。7、8年前,我为了通俗地给人讲什么叫工业设计,用了4句话,叫:想得美、做得好、卖得出,能回收。今年我又想,是否可以用最简练的话概括工业设计?我认为工业设计是以人的真善美之心,追求和创造人类的真善美。 无论对工业设计有多少种表述,都忽浅、忽深的包含着工业设计工作者应该赋有的胸怀、视野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我们搞设计创新特别应该具有的。比如说我们传统中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工业设计最大的、最好的目标,那就是使全人类都有美好的生活,使我们的地球家园越来越美好,而不是越来越糟糕。工业设计有这样的一个境界、视野,就使得它本身非常有意义。打造设计之都,让全社会都有这种意识,使很多青年设计师不仅仅想着赚钱(连乔布斯都讲过,公司的利润是第二位的),不只为本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考虑,而是使自己的作品有利于用户,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创造,有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是难点与商机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很多难题,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制造业,不但水平不高,而且产能过剩。要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创新要干什么?除了研发设计创新的产品外,对存量怎么样调整?怎么样改造和使用?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利用率很低,有个院士画一个草图,是两座山峰,一座山峰是科技成果,一座山峰是制造业的能力,中间是空荡的山谷,他想用这个图像说明,科技成果和走向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么多科技成果专利等待着转为商品,转化率不到10%,现在也许超过10%,但是发达国家一般都是60%左右,这个差距多大,都躺在抽屉里、档案柜里,或者作为样品放在橱窗里,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们如果设计创新能够把两个山峰连起来,实现惊险的一跳,大有可为。 四是集成与协同 工业设计特点之一就是集成创新,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开展各种类型的协同创新。这个协同创新,要以系统科学来指导,有效的形式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不能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比如设计团队之间要搞协同,现在设计公司多数是独立作战;另外,消费者协同创新很重要,定向在网上征求意见,这比一个人思考强多了,比一个团队思考强多了;再一个协同,是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互相间都应该协同,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商业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政、产、学、研、经、商六个方面的协同;还有一种类型,更大的协同,就是处理好专业创作和群众创造的关系。 国外现在在提倡“创客运动”,群众的创造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但是消费者,而且有层出不穷的、最具活力的创造思维。诸葛亮和臭皮匠的聪明才智,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在青年设计师大会上有一个设计者就是农民出身,是山沟里的农民。据说,他现在已经有几亿的财富了。他第一个发明是什么?就是夫妻两个睡觉,孩子老踢被子,孩子不小心感冒了,所以他发明一个报警装置,赚得第一桶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在城里的人、从事专业设计者的人,一定不要忘了,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 从国外来说也是如此,卡拉OK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是酒吧里一个鼓手发明的,觉得总是重复的敲很累。乐扣乐扣谁发明的?韩国一个商人发明的。所以说,无论是专业设计者,还是设计推动者,都要高度重视群众的设计创造,不但要从中受鼓舞、启发,汲取营养,而且可以指导、帮助他们,甚至和他们合作创新。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这个观念要普及,这样就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工业设计。对设计者来说,在协同创新中,要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前提下,要兼顾别人的利益,要实现共赢。 五是现实和超越 著名幻想家凡尔纳在潜艇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就写了 《海底两万里》。他描写了海底怎么样,怎么下去,后来都实现了。包括美国的太空上打仗的电影,那些也很多成为了现实。当然,嫦娥奔月也有人实现了。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说: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情,并问自己我为何不能呢?我觉得这对青年人太重要了。你做不到,但要有这个勇气。为什么非要别人做出来了我们才想“赶快跟上潮流吧”,甚至去抄袭,为何你自己想的不能自己去实现? 在这当中,我想到一个古老的、又是敏感的哲理性问题:现实与超越。比如我们设计当中有概念设计,不是要强调原创设计吗?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他的思想轨迹是什么?搞设计,不是要强调有想象力吗?人家说,想像力比知识还重要。想像力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这个中学生比那个中学生的想像力要丰富?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名人说过,发明创造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在工业设计领域非常有意义。 六是传统与现代 世界范围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是永远要研究和注意处理好的问题。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一段话: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对我们搞设计的人来说,我认为也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重大的、复杂的问题弄懂弄透。但是如果我们强调,要有全球视野来谋划中国设计的话,那么就要认识到,中外的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是必要的,是最具竞争力的,是人类最需要的。 讲传统和现代,经常讲中国,这是对的,这是基本的。但是哪个国家都有它的传统和现代,跟我们的传统不一定一样,和我们的现代也不一定一样。所以你讲全球视野是什么意思?我们设计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眼光?有什么样的知识面?我觉得提点高要求的话,就应该把传统和现代都适当的了解一下,并且把它结合起来。我们经常研究,我们从5000年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之类的,我们还要考虑现代的需求,其要考虑到国际上流行什么,现在有些什么,别人需要些什么?不能光顾上海市需要什么,也不能光顾我们国家需要什么。要真正搞好,必须有全球视野和思想。 要看到我们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但面对几千年的文化,要有分析、取舍的态度。文化创新需要创新文化。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如果我们国家真正想文化创新,想设计创新,得有创新文化来做基本的氛围和条件。举一个大家公认但是很难做到的例子,就是“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个方针是非常正确的,不但有利于设计创新,而且有利于其他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 要跟踪了解现代科技发展。搞设计创新的人,不一定要很懂技术,但是一定要了解世界上已经有了什么相关的、成熟的技术,有什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这样你综合搞、整合搞集成创新的时候,不说信手拈来,也用起来方便得多。 我们要学习中外设计发展史,剖析国际国内成功的设计案例。历史轨迹和众多名家作品,往往都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妙处。我们可以从历史设计发展的过程,和某个作品的设计过程学习到设计者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工具,特别是新思维。 我和外国专家交流时,一位女士不介意的说了一句,中国设计为什么慢?她说,可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不同。思维方式是什么?是哲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是思想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传统问题,还是现代问题?我们没有思维吗?当然有。那思维方式是什么意思?怎么样能适应你的创新呢?所以,这样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习,也要思考。 我们经常讲,跟上时代潮流,跟上国际潮流。这是现实的、必要的。很多事情你现在上不去,但如果从中华民族一百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来看,不会永远上不去。现在讲我们的设计和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起步并不晚,比如说智能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以及现在新的工业革命的准备等等方面。13亿人口的智慧和力量的发挥,我觉得迟早的。结果不一定是领跑者,但是第一方阵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上海市,这座城市在整个工业设计的步伐中,虽然起步晚,但速度很快,没准后来居上。所以,上海的工业设计发展,希望成为我们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创意设计为各产业提供解决方案 贺寿昌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当下的关键是提高对创意设计的认识。工业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设计,要意识到工业设计是一套体系,其中牵涉到材料、设备,工艺,工程、检验等诸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发展工业设计还面临一些挑战。 上海的工业设计不仅规模在不断提升,其优势更表现在品质的提升,呈现出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比如,中船708研究所研发设计的850余型号产品,其中近40种开创了我国船舶设计的第一; 上海九木传盛广告公司为金枫酒业策划的石库门系列黄酒,将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使企业利润在10年中增长50倍。上海的工业设计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体系,上海家化、老凤祥、美特斯邦威等企业都建立了产品设计中心,企业研发的能力大大增强。近年来,上海的新品牌,“老字号”企业通过创意设计的翅膀,都飞向了一个新高度。 虽然上海工业设计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工业设计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经济在未出现设计产业的发展阶段时,直接借助信息革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欧美等国在二次战争后即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设计、科技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促使德国的装备设计、法国的时尚设计、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日本的快消品牌设计在全球崛起,完成了转型发展(对于这些国家,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不仅仅依靠信息技术,还有强有力的创意设计业支撑)。 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设计还是制造业的附属,创意设计刚进入到参与制造业的决策环节。就上海来看,与创意设计配套的“生态链”还没有完全形成,设计装备、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检测等要素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 设计的国际品牌没有形成。由于“生态链”不完整,即使上海某个元素能达到最优,但发挥多元素合成的完美设计能力还相当缺失,法律、知识产权、中介等环节的环境建设还有待加强。可喜地是,上海从政府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已经意识到创意设计的价值,“瘸腿”的这一课补得“很及时、很用心”。 当下关键是提高对创意设计的认识。工业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设计,要意识到工业设计是一套体系,其中牵涉到材料、设备,工艺,工程、检验等诸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发展工业设计面临着如下挑战:一是要让设计企业懂得如何将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市场需求更有效地结合; 二是政府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出台扶持的政策,建立相应的引导基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三是要实现“主辅分离”,上海的一些企业集团虽然建立了设计中心,但是还是仅仅限于企业内部,其功能是“为企业设计”,要鼓励设计中心更多的转变为“为社会设计”,才能塑造真正的设计企业; 四是要解决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如何与制造企业对接,设计力量与资本等要素的相互对接的问题。 另一方面上海积极引入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项目落户,同时2013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则着手于“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设计”与“设计工具”的结合,实现“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与意义,强调设计不再只是基于图纸或电脑视图上的创作,而是要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结合,真正让“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设计整体解决方案”也是新的探索,其中“设计工具”是基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管理)三大技术为骨干,形成设计与制造以及工程控制和产品管理相结合的设计辅助系统。CAD、CAE和CAM从诞生到今天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这三项技术在运用上相对相互独立,难以形成整合力量,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设计”的介入。而今,上海已经在这种设计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上进行了创新实践。 以上的创新实践用在建筑设计中,成为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系统设计,上海中心利用BIM实现从设计、建造以及未来管理一体化。在工业设计中,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已将该系统用于汽车设计上,上海商飞公司把它运用于大飞机的研发与制造上。在时尚设计中,上海纺织已将该技术融入服装设计过程,提升了时尚设计的精准度。 设计升级绕不开“分配”问题 周佚 指南设计创始人 在关于制造业转型的讨论中并没有将设计置于转型所必需环节中,仅仅是放在研发之后,这暴露了中国目前对设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决策的高度,这与长期形成的观念不无关系。只有将设计(创意)看作研发的一个核心部分时,才是设计发挥最大价值之时。 在我看来,而今上海工业设计已经走过了学习借鉴的时代,逐步进入自我摸索与升级转型的时代了。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在十年前那轮上海经济调整中,上海完成了以创意文化为主题的园区经济建设。这些园区圈养了一批以文创企业为代表的服务型企业。目前通过园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部分园区内企业已形成向外拓展能力,形成了园区带动产区的发展势头。 二,一直以来,工业设计是作为文化创意的分支存在。这种认知在逐渐被颠覆,工业设计是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结合度最高和提升附加值能力最强的作用力,工业设计正形成一个独立的概念。 三,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这些割裂的分支设计越来越多进行跨界合作,形成优势与资源的互补,聚集更大的产业辐射力,逐步地开拓大设计道路。 四,从社会认知、企业认知的角度,也能清晰地看到对于设计态度的转变。企业们不仅仅从“认识”设计走向“重视”设计,开始“实践”设计。无论是自建企业设计中心,还是与外部专业团队合作,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正成为企业运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 五,随着上海的制造业外移,单靠提供服务显然已远远不能彰显“上海设计”在产业经济中的定位。作为大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必须将服务企业的高端附加值留在上海。上海得天独厚的国际化优势使得上海的工业设计不断地可以吸取国际精髓,但上海设计的产业拉动作用与辐射能力仍需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国际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上海设计目前前行和未来发展的两条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突破点在哪里? 首先要尊重设计,尊重原创。目前在关于制造业转型的讨论中并没有将设计置于转型所必需的环节中,而仅仅是放在研发之后,这暴露了中国目前对设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决策的高度,这与我们长期形成的观念不无关系。只有将设计(创意)看作研发的一个核心部分的时候,才是设计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时候。因此今天对设计的认识更多的应从创意咨询的角度切入。今天中国社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设计应有的价值,其中的关键是设计的“生态”问题。中国社会的消费群体还没有形成主观的意识去购买好的‘设计’的主动性,从而造成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时候并没有在设计方面投入最大的精力; 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在客观上也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适宜和良性的‘土壤’供其发展。 其次,我们要意识到创新风险的影响。普遍而言,10%-20%的创新是可以最终落地的。而抄袭和复制是容易的,因为大家只抄袭成功的。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毛利率只有5-10%,因此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敢也没有这个能力来承担创新的风险,于是导致了大家都抄袭的现状。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建立怎样的一个机制让社会、政府共同来承担这种创新风险,或者将创新风险分摊到各个环节中。 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提上日程。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虽然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法,但执行力不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执行知识产权保护; 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太高,一般企业不愿意做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理解是创新的利益分配。目前而言,创新创造的利益是分配不均的,在整条产业链中往往是生产企业获利,创新设计公司或机构的获利回报是按劳动力计算的,没有形成一个创新投入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利益分配的设计方式是与知识产权挂钩的,目前亟需建立一个“创新设计是高回报产业”的平台来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 好的设计者要永怀梦想 蒂莫西·雅各布·延森 世界著名工业设计家族延森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兼CEO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家庭、机构、组织、国家乃至社会群体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看待世界和社会的模式,只有在一种应激条件下,具备全新看待事物的模式,你才可能化险为夷,并且获得新的感召和梦想。 中国可能生产的商品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但似乎中国没有从这样一个大国待遇当中获得任何的好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现状。 我比较崇拜的美国的一位总统肯尼迪,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选择登月,而且我们会做很多其他事情。不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做,而是因为它们太难做了。 大家是不是喜欢喝汤?你们喜欢一锅好汤还是一锅坏汤?如果你只是到超市买一包速溶的土豆汤冲剂,在微波炉里转几分钟,做出的汤算不上好汤。真正的一锅好汤,是你在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块田地里,摘取喜欢的口味的土豆,然后亲自烹调,才能出来真正的味道。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件事得来全不费功夫,那这件事绝对不是值得你做的,真正值得做的事情,应该是你花上非常多的时间,去感受一个过程,这就是一个真正好的品牌和伟大品牌的来源。 两年前,延森设计公司和上海德稻集团合作,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立了大师工作室,把近100多名大师,陆续请到上海和学生见面,并和我们分享他们的设计心得。我们一直在说,要打造“设计和创意之都”,但光说不练那是空把式。所以光说上海是设计之都还不行,我们必须证明它。每次讲到中国设计的时候,大家会想到什么?大家就会想到抄袭、模仿,这就是我们大家先前对此留下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印象。现在,世界上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但是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国际化的品牌,所以我们要改变它。这是我们要改变的一个事实的起点,而改变事实的唯一途径,那就是教育、教育、再教育。 在我们丹麦的文化当中,有一点可能和中国不太一样,就是我们没有高低贵贱、长幼之分,即使你是老板,我是员工,但我们都是平等的,老板也经常和员工一样,会犯错。我们也深知,如果要真正意义上的最大程度激发我们人大脑当中的潜质,你必须要为这样的人才提供最好的条件。 “设计激发梦想”。50年前,这位先生呼出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话语,他有一个梦想,并且用这个梦想改变了世界。在座的各位有梦想吗?其实,人类的梦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有大脑开始。其实,设计是我们在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进步。设计,远远不是只就其一、不就其二的部分性的认知,而是涵盖整个过程的通链。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个体、家庭、机构、组织、国家乃至社会群体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看待世界和社会的模式,只有在一种应激条件下,具备全新看待事物的模式,你才可能化险为夷,并且获得新的感召和梦想。就如同蜥蜴,他在遇到敌人追击的时候巧妙的断尾自保,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意。但在中国话里还有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酒好,还需要吆喝。孔雀,有非常漂亮的羽毛,但它必须展开羽翼,才能够让大家看见它的丰满、美丽。除了我们之前介绍的,必须要有好的创意,必须要有好的途径展现你的创意外,第三点也是同等重要的,那就是你要不断地为这个创意的实现而不断的努力、奋斗。 几个星期前刚完成的互联网的调查显示,世界上最富有的300个人,他们拥有世界上超过30亿美元左右的财富。那与此相对,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生活并不富足,而且正在争取、获取他们要获得的更好的生活。我想说的是,要不断的进行追求、不断要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大家都能够获得创意的能力,比如就像这个产品一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在一些非常贫困的地方,可能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无法获得清洁的水源。而这个东西,可以帮你在非常污浊的水里面,仍然可以吸取到非常干净的水,在一些水里面插进这个东西就可以进行自动过滤。 竞争,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平等的,只要继续保持梦想。因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使得我们知道的都一样。 (原标题:创新思想是推动力,美好生活是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