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概率函数与经典物理实体之间界限被模糊

2015-4-23 09:57| 发布者: 安丰贞| 查看: 2267| 评论: 0|来自: 环球科学

摘要: 量子力学领域中违背直觉的结论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都见怪不怪了。而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一条原理则是,如果我们把不同粒子放到同一个量子态中,我们就无法有效区分它们了。而一旦我们无法有效区分它们,它们就总会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哪怕按照理论计算它们应当随机分布。在4月2日发表的《自然》杂志中,有一篇论文讲的就是让原子进入这种状态,从而模糊了量子概率函数与经典物理实体之间的界限 ... ... ...
       在4月2日发表的《自然》杂志中,有一篇论文讲的就是让原子进入这种状态,从而模糊了量子概率函数与经典物理实体之间的界限。


       量子力学领域中违背直觉的结论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都见怪不怪了。而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一条原理则是,如果我们把不同粒子放到同一个量子态中,我们就无法有效区分它们了。而一旦我们无法有效区分它们,它们就总会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哪怕按照理论计算它们应当随机分布。在4月2日发表的《自然》杂志中,有一篇论文讲的就是让原子进入这种状态,从而模糊了量子概率函数与经典物理实体之间的界限。


       不可区分性实验原本是几十年前科学家在光子身上做的经典实验,又叫Hong-Ou-Mandel实验。在这一实验中,科学家将两个处于同一个量子态的光子送入一个半透半反镜,通过半透半反镜的光子有50%的概率透射,另50%概率被反射,因此出射光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正是由于这个五五开的概率,我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一半的可能性是两个光子同时被透射或被反射,这样最终两个方向中只有一个方向有出射光;而另一半的可能性是两个光子一个被透射、一个被反射,这样两个方向都有出射光子。


       但注意了,我们讨论的可是量子力学啊。所以,以上推理得到的结果实际上并不会发生,两个光子永远会在同一个方向出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既然我们无法区分这两个光子哪个是哪个,那么它们表现得就如同一个光子一样。


       当然,这是光子,一种无质量、表现得更像波的粒子。但量子力学也说了,像电子和更重的粒子(甚至是分子),在有机会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波的性质。所以,来自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e Paris Sud)的研究小组就决定把Hong-Ou-Mandel实验搬到比光子更实体化的一些粒子上去。他们选择了质量数为4的氦原子,因为将氦原子设定到同一个量子态上相对容易一些。

       他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个光学势阱将原子固定在传感器的上方。由于势阱的初始设置,两原子在一开始会以不同的速度上升,直到引力将它们拉回下方。


       在原子向上移动时,研究人员用光子来撞击原子,这会导致原子和光子之间的动量交换,因此在下落之前的运动路径也发生交叉。就在路径交叉的一瞬间,科学家再用强度为上次一半的光子撞击一次原子,这次它们动量改变的概率就各为50%,相当于原子通过了一个分束器。


       而结果就是,我们无法区分这两个原子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完全不知道它们它们什么时候能被探测到。


       经典理论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测量到的粒子动量分布应该呈两个高斯曲线(钟形曲线),其中心为起始速度(7cm/s与12cm/s),宽度是由随机误差与噪音带来的,而实际的实验结果看起来也是类似。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两粒子到达探测器时的相干度,你仍然可以发现与Hong-Ou-Mandel实验类似的倾向:两原子的速度倾向于都分布在同一个速度(7cm/s或12cm/s)附近,而不会各自分布在不同的这两个速度附近。因为我们无法区分这两个原子,所以它们必须一起运动。


       实验的结果并不完美:在理想的情况下,两个原子的运动状态应该更加趋向相同一些,但作者认为实验噪音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作者认为,实验得到的结果和经典力学预测的结果已经有了根本上的不同了。继用原子做这类实验之后,我们或许还可以尝试采用更大的粒子,以找出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分界线。(作者:John Timmer 翻译:丁家琦)


       原文链接:

       http://arstechnica.com/science/2015/04/helium-atoms-put-in-same-quantum-state-start-appearing-in-same-place/


       Nature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0/n7545/full/nature14331.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