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国家的40多位“臭氧”专家,今年到郑州来论“霾”。昨日,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会暨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开幕,这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预计24日形成和提交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 [议题]讨论臭氧对人体影响 评委会共同主席、澳大利亚环境专家JanetBornman表示,南极臭氧洞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如何“补天”既关乎人类生存健康,也关乎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了专门机构来评估全球在臭氧层保护方面的科学工作和成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会议主题目标瞄准气候变化及近地面的“霾”,将针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两大全球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这两大问题对近地面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和提交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 [解读]郑州超标时节多为夏季 臭氧和PM2.5、PM10一样,同属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指标之一。臭氧是气体,相对于PM2.5、PM10这些颗粒物来讲,从视觉上不好辨别,甚至有欺骗性,所以被重视程度不够。评委会共同主席、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说,“如中国山西等地存在臭氧超标情况”。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张瑞芹表示,郑州空气中臭氧超标主要是在夏季,特别是14时至16时。她表示,在平流层(距离地面15-25公里)中,臭氧层是阻挡紫外线的有效屏障,但是在对流层(距地面1公里)中的臭氧,则是形成二次污染的“催化剂”。 [危害]臭氧可导致粮食减产 “它有一种鱼腥草的味道,对黏膜组织形成刺激。”邵敏表示,臭氧层破坏使得过多紫外线照射形成伤害,导致人类免疫力下降、皮肤癌、白内障等病症,JanetBornman表示,虽然臭氧层目前正在修复,但就已经形成的危害基数而言,患恶性黑素瘤的人数预计二三十年内都不会减少。 邵敏表示,长三角研究表明,臭氧还导致了部分地区粮食减产15%,这对河南等粮食生产大省无疑提出了警示。 “早在1986年,中国就有了关于臭氧的指标规定,但是重视程度不够。”邵敏说,“对气体的监测和对颗粒物的监测,布点密度和方式上有区别。”张瑞芹表示,目前中国只有珠三角一带达到了相对密集的监测点位,建议郑州在城市下风口布设臭氧监测点位。 臭氧也对产业调整、转移提出了要求。邵敏表示,制冷、烟草、发胶、灭火设备等行业也需升级或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