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还是唱衰:学术社交网络前途未卜

2014-8-18 09: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7| 评论: 0|来自: 中国科学报

摘要:  在某种程度上,这场竞赛最终只有一名获胜者。我们看得见市场的变化,看得见学术界想要公开分享,现在局势正在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
在某种程度上,这场竞赛最终只有一名获胜者。我们看得见市场的变化,看得见学术界想要公开分享,现在局势正在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

看好还是唱衰:学术社交网络前途未卜

《自然》对一部分经常访问社交媒体的学术界人士进行的在线活动进行了详细调查。

2011年,尼日利亚微生物学博士Emmanuel Nnaemeka Nnadi想对一些病原真菌进行基因序列分析,但缺乏相应技术与设备的他需要外界援助。为此,他把注意力转向了一个免费的学术社交网站ResearchGate,然后发了几封邮件。当他收到意大利遗传学家Orazio Romeo的回信后,一项国际合作就此诞生。在过去三年里,两位科学家联手展开非洲病原真菌的研究。“这是一项很有成效的合作。”Nnadi说。

Ijad Madisch表示这个故事只是ResearchGate的成功合作案例之一,6年前,他与另外两位朋友共同建立了该网站。ResearchGate就像是学术圈的“脸谱网”或“邻客音”,会员可以在此创建个人档、共享论文、下载资料以及进行科研交流。

Madisch表示,已有超过450万名研究人员在该网站注册。他有一个宏伟的设想:把ResearchGate建成全球科学家参与合作交流、同行评议、分享研究成果,甚至是上传一些原始数据的关键平台。

去年6月,ResearchGate曾宣称已获得3500万美元的投资担保。而几年前,建立一个庞大的“科学圈脸谱网”的尝试却曾屡遭失败,如SciLinks、Epernicus、2collab等网站都是早期的尝试者。

今天,ResearchGate只是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的若干学术社交网的其中之一。其竞争对手Academia.edu称,该网站已拥有1100万用户。“我们的目标是自上而下重塑科学出版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Richard Price说。而另一家位于英国伦敦的Mendeley网站也表示,他们已拥有310万科学界用户,该公司已在2013年被全球出版界巨头爱思唯尔以7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撇开当前科学类社交网站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谈,现在还远不清楚这些网站有多少用户在进行富有成效的交流,有多少只是由一闪而过的好奇心所驱动,或又有多少用户只是为免费获取其他用户分享的论文在使用这些网络。

为了探寻到背后的真相,今年5月,《自然》杂志给数以万计的研究人员发送了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社交网络以及其他一些常用的文件托管或搜索服务的使用情况,并收到来自95个国家的3500多个回函。

分析结果肯定了ResearchGate在科学圈内确实拥有较高知名度。超过88%的受访科学家和工程师表示,他们知道这个网站——甚至比知道谷歌和推特的比例还高一点。但只有不到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经常浏览该网站,其中该网站接近29%的活跃用户表示他们是在过去一年中在该网进行的注册。

美国华盛顿大学进化生物学家Billie Swalla表示自己和大多数同事都是ResearchGate的注册用户,在那里她可以比追踪其他海洋生物杂志更容易获取到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的信息。“在过去几个月,我认为应该阅读的每一篇重要论文都来自ResearchGate。”Swalla表示她会把自己在该网站的“RG得分”与其他人的得分作比较,这些分数代表着在该网站的活跃程度。

推销战术的“崩溃”

一些科学家则对这个过于触及人性本能的网站感到恼火,因为它经常会自动发送一些邮件作为“幌子”来诱导他们加入该网站。在《自然》的调查中,ResearchGate的35%的活跃用户表示他们是因为收到该网站的邮件才成为其用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计算机学家Lars Arvestad就受够了这种推销战术。“我认为这是一种拙劣的推销手段。”他说。

该网站的一些注册档案背后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用户,这些档案完全是通过搜索一些研究人员的作者单位、出版记录以及从周围网络上获取PDF文档后自动生成的。这种操作方式惹恼了很多科研人员。面对指责和抱怨,Madisch的表现非常镇定,他表示这些页面并没有被纳入网站真实用户中充数。

而Academia.edu知晓率则较低。调查中只有29%的科学家知道该网站,5%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访问。但它也有自己的“粉丝”,德国基斯塔沿海研究所气候学家Hans von Storch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在该网站分享自己的论文,还上传个人访谈、书评以及讲座内容。Price称Academia.edu比ResearchGate拥有更大的网站流量,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

Mendeley网站共同发起人Jan Reichelt表示,高用户流量并不能说明什么。在《自然》调查中,Mendeley的知晓率为48%,经常访问的人达到8%。“我们已经不把那些‘虚指标’作为关键数字来考量了。”他说,“因为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科学社交网站活动的质量。”

为了估量这些网站的使用质量,《自然》访问了一些活跃分子在科学类社交网站上的活动内容。用户选择最多的答案是想维持一个账号以便有人想和自己取得联系——这暗示了很多研究者把他们的账号当作一种提升职业存在感的网络渠道。其他的选择包括上传论文、寻找评议同行、寻找推荐的研究论文等。

文章,快到这里来!

夏威夷大学生态学家Laura Warman表示自己曾上传论文到Academia.edu来跟踪它们被下载的频次、地点和时间。“让人困惑的一点是,大多数被下载的论文并不是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她说。

Price说,已有300万篇文章被上传到Academia.edu,Madisch称通过ResearchGate可以获取到1400万篇稿件。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和胡弗汉顿大学的两位计算机学家Madian Khabsa和Mike Thelwall表示,截至今年8月,2012年发表的约1/4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都可以通过ResearchGate获取到。而去年一份欧盟委员会的研究也发现,2008年至2011年发表的生物学论文一开始只有18%可以免费获取,而到2013年4月有57%的文章都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这说明很多网站可以轻易获取到论文。

出版商担心这些网站可能会变成非法获得论文的公共利器。2013年底,爱思唯尔根据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向Academia.edu等网站发送了3000条通知,要求他们删除其拥有版权的部分论文,却引发网站用户的强烈抗议。一个收到撤销通知的研究人员告诉《自然》:“我们只是想在版权法的雷达探测范围低空飞行,希望不要被出版商注意到而已。”

公开分享是目的

大型社交网络还在通过获取其他已发表的内容扰乱现有的研究生态。今年3月, ResearchGate启动了一项叫作“公开评议”的专栏,鼓励用户上传对现有出版物的深度批评。Madisch表示,该网站用户已经上传了超过1万条的评论。而Price也打算在Academia.edu上启动一项已发表文章的同行评议专栏。

一些人对这些做法存有异议,一些人则会好奇,研究人员为何会把他们的资料和评论储存在这些新型社交媒体上,而不是网上别的地方——比如他们的个人网页、高校资料库或是一些资料储存网站。对于Madisch来说,答案在于社交网站的“网络”效应。“在ResearchGate,你会接触到那些科学界的大牛。”

但密歇根州州立大学计算机学家Titus Brown考虑的则是该网站的商业规划:“我担心的是ResearchGate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他们的信息来盈利,或者被一些想要这么做的人所收购。”Madisch称ResearchGate 不会出售用户资料,该公司已像Academia.edu一样,通过在网站发布一些招聘广告盈利。未来他希望可以开拓实验室服务和产品方面的市场,使企业研究人员与学术界相互联系。

“我想在某种程度上,这场竞赛最终只有一名获胜者。”Madisch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些网站拥有上千万的用户,但是这些社交学术网站还没有证明其自身存在的核心价值。但Price认为,这些网站仍处于不可忽视的前沿区域,“我们看得见市场的变化,看得见学术界想要公开分享,现在局势正在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