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顶层政策呼唤之下,作为世界工厂的“最大车间”,珠三角机器人产业在2014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依托3C电子制造业的庞大体量,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蓝海”已具千亿规模。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各类机器人产业园及产业基地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经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或基地超过30个。不过,在各地政策打造机器人园区、集群突进战略的同时,发展掣肘仍覆盖着产业的全部链条。放眼珠三角甚至全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即便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所成就的盈动高科,所研发的绝对值编码器在向大型企业推广时也难免“碰壁”。 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借助自身优势,迅速分切着机器人这块诱人蛋糕。目前,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在机器人行业已经浸泡数年之久的系统集成商韩军一语道破: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缺乏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及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行业巨头所垄断,核心零部件价格高昂,早已成为阻碍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以佛山为例,其机器人制造行业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机器人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大多为引进国外先进零件后重新系统集成。比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核心产品中有三成费用支出花费在进口力臂上。 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看来,如果说如何制造零部件,并将这个合格的零部件组装为精准灵敏的机器人是目前阶段的困难,那么让这个机器人完成纷繁复杂的各流程工艺是未来更大挑战,“机器人行业今后会转向一个服务主导行业,专门提供解决方案。” “让机器理解人,人与机械协同工作,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毕亚雷举例说,在精度要求极高的电子制造领域,如何让机器完成一系列智能手机的手机壳的制造、检测等一系列要求不同的非标准化工艺,如何实现整个生产线的“柔性”,如何根据用户行业需求为其定制整套自动化流程等,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配件生产线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是因为其生产流程相对单一、标准,且人工操作效率极低。”深圳福士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主管李俊表示,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实现简单的切割、加工、调整等操作,全流程成套的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目前在国内还不现实,将批量的机器人及相关辅助调试设备、信息网络系统整合组装于生产车间内目前还有很大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