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系列仿真解决方案

2015-4-2 13:14| 发布者: 勤杂工| 查看: 3847| 评论: 0|来自: 中仿科技

摘要: 从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史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重大突破(无论是飞机、卫星、宇航员太空服还是其它成功的新产品)的动力来自于材料、技术与方法领域的创新。自1956年波音公司首次将有限元法用于飞机机翼的结构分析,吹响了有限元的号角。可以说,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仿真计算的发展。飞行器种类众多,但从组成来看,大的方向,可以分为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通信系 ...

从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史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重大突破(无论是飞机、卫星、宇航员太空服还是其它成功的新产品)的动力来自于材料、技术与方法领域的创新。自1956年波音公司首次将有限元法用于飞机机翼的结构分析,吹响了有限元的号角。可以说,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仿真计算的发展。

飞行器种类众多,但从组成来看,大的方向,可以分为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通信系统、安防系统、空调系统、水系统、武器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设计、制造和研发过程中应用的学科,几乎涉及了所有重要专业领域:微机电系统、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材料等。本解决方案从这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微机电系统分析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等都属于微机电系统的范畴,微机电系统即包括执行器、传感器、换能器等等。从仿真角度分析,涉及各类物理场的耦合:结构力学、传热、电磁甚至光学。
光学分析

飞行器各类系统中有很多涉及光学方面的,例如红外探测,“光学窗口”,卫星望远镜等,这些领域均涉及光、热、力的耦合问题。

热、流分析

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空调系统、水系统均涉及热流,即各类复杂内外部环境下的热管理,而这热又往往与流体有关。

飞行器流固耦合分析

航空航天范畴的飞行器,飞行速度往往很快,因此飞行环境及自身飞行姿态对飞行器的状态至关重要,外部空气与飞行器自身的共同作用,是对机身结构的严重考验,大模型的高马赫数流固耦合问题求解较为困难。

一、微机电系统分析

飞行器通过传感器测量各种直接参数,由机载计算机计算得到间接参数,经系统处理转变为可现实的参数,由显示系统以指针或图形方式显示出来,或将这些参数传输给自动控制系统,产生控制指令,直接由执行器改变飞行状态。飞行器上微机电系统范畴的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迎角传感器、陀螺仪、被动微波传感器、雷达和天基的GPS传感器以及微马达执行器、微泵、微阀、谐振器等等。

仿真实例一:环型激振器

激振器(vibration exciter)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物件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物体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或对振动测试仪器和传感器进行校准。

本案例的环形激振器由一个金属环和两个压电堆栈组成。由于电势差的作用,压电材料产生横向位移致金属环顶部发生上下的位移。这类型的传动机构的主要目标是高精度定位。上图分别为几何模型以及工作状态下的电势分布以及位移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压电材料经较小的横向缩小,可以引起整个器件纵向较大的位移。

仿真实例二: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作为测定物体加速度的仪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潜艇、导弹、航天器等装置的制导中,包括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等。

加速度计比较重要的设计包括压电效应、弹性阻尼、模态分析、谐振分析以及品质因数Q。

仿真实例三: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是一种最常用的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涉及因素很多,例如压阻效应、敏感元件的几何参数分析、材料性能参数识别、薄膜力学特性以及预应力的影响等等。

仿真实例四:电磁阀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

电磁阀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电磁力变化,这个变化和众多因素有关,例如移动部件的轴向位置、离心率、移动部件的形状以及线圈电流等。

仿真实例四:微小卫星热控及定位

严格来说,所谓微小卫星就是基于微机电系统利用超微型加工技术和集成技术,将微小卫星的电源、制导与控制系统、热控系统、遥控、数据处理等高度集成,实现模块化、微型化、超轻量化。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特别是微机电技术迅猛发展,微小卫星已崭露头角,为了提高有效载荷比,将星上电子系统和其它分系统高度集成,需要进行光、机、电、热一体化的设计。微小卫星的研制涉及到MEMS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电子系统集成与嵌入式组件设计、高强度蜂窝结构、高导热率材料、轻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薄膜结构等。从卫星总体的角度来看,微小卫星的研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姿态控制、能源技术、通信机制、热控技术等等。从卫星热控制的角度来说,高热流密度、低热惯性将是面临的新的挑战,尤其对于微小卫星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上面两幅仿真结果图片来自于空间系统承包商LuxSpace,该案例主要考虑了器件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探测器的灵敏度,甚至在轨卫星的四种辐射影响(太阳辐射,地球反照率和深空红外以及主动散热)

二、光学分析

红外探测器、卫星望远镜是非常典型的飞行器光学系统的代表,仿真分析涉及光学、力学、热学等方面。

仿真实例一: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或民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

本案例中的红外探测,采用微热辐射材料吸收红外波,自身发热,热应力引起材料形变。

仿真分析结果如下:

仿真实例二: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可从功能上分解为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和自动控制三大子系统,即对应于光机电三大学科,是典型的光机电耦合系统。

欧洲特大望远镜的镜面主控的仿真分析:

三、热、流分析

飞行器的热、流十分复杂,例如卫星在外太空,接收来自太阳、地球的辐射、地球返照太阳辐射,以及卫星自身发热,再例如飞行器中的单相流回路热控系统中的泵、阀、补偿器等组件的回路设计,均因影响因素过多,往往需要借助于仿真分析手段加以设计完善。

仿真实例一:卫星温度场分析

卫星在轨道上飞行,其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方式几乎完全是通过辐射方式进行,基本不存在对流和传导,其接受的表面外热流主要是太阳辐射,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球红外辐射和卫星自身内热辐射4种,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的节点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卫星表面温度呈周期性变化,这与卫星周期性进入照射区和阴影区相符合。由于初始温度设置随意性的原因,卫星经过大概两个周期的时间,达到稳定变化状态。

仿真实例二:卫低温回路热管设计

随着空间制冷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任务需要工作在200 K 左右的低温回路热管进行探测仪器负载上废热的收集、传输与排散。针对低温回路热管(Cryogenic Loop Heat Pipe,CLHP),目前的研究多以实验为主,但是低温实验通常成本高、周期长,而且结果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通过开展仿真计算来探清CLHP的运行机制并指导未来的实验工作已成为CLHP研究的一个重点。

分析结果: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