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夏天里,你的睡眠是否被空调噪音打扰?小区的楼面外墙密密麻麻布满空调室外机,部分居民楼底层商铺更有“加大号”的空调,从早到晚发出嗡嗡声,让居民感觉“很受伤”,矛盾、投诉也时有发生。虽然如今炎炎夏日已过,但随着冬天的到来,空调噪音问题仍将受到广泛关注。空调制造行业有无噪音标准?降噪技术专利情况如何?若能依照标准,这一困境是否能够被打破? 室内静音之战早已开打 空调静音技术之战早已在业界打得如火如荼。厂商承诺噪声从35分贝降到33分贝,又到30分贝、29分贝……2008年以来,国内空调企业纷纷以“美梦”、“安睡”为概念瞄准卧室空调。继美的公司推出最低噪音为24分贝的产品之后,格兰仕公司又推出最低噪音为22分贝的空调产品,格力、奥克斯等企业纷纷跟进,将卧室空调产品整体噪声降至22至24分贝这一区间。各大品牌都想抢占“静音”技术的高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噪音是空调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机质量,这跟空调器噪音的产生原因有关。空调器的噪音可分为正常噪音和异常噪音。正常噪音可通过优化设计尽量减小,如采用优良的压缩机、风扇电机及精确设计制造的风扇,用优秀的系统匹配设计来保证空调器时刻运行在最佳状态。异常噪音则是由于结构共振、部件不匹配等引起的机械振动声及空气共鸣、冷媒流动等等原因引起的较为刺耳的声音,如果设计适当、组件优良、加工及装配工艺精密,也是可以避免的。 近年来,尽管有很多空调生产厂商在挂机降噪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在柜机降噪技术方面却进展不大,这也成为制约空调静音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内很多空调企业纷纷致力于空调静音技术的研发,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分得一杯羹。 记者通过专利检索了解到,在发明名称中同时出现“空调、噪音”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有64件,同时出现“空调、噪声”的有48件。包括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空调室内机噪音的装置及方法”,以及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噪声的装置和方法”,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空调器噪声源可视化识别的统计最优近场声全息法及其操作方法”等,可见国内空调企业在此方向进行了研发投入。此外,国外空调制造企业也在中国拥有关于空调降噪的专利,如LG电子株式会社的发明专利“减少空调器的室外单元的噪声的结构和方法”。 但同时,记者也发现有不少空调降噪专利的专利权被终止,原专利权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这样的科研院所,包括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国内企业,也包括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等国外企业。这可能也意味着部分技术领域的空白。发明名称中同时出现“空调、噪音”或“空调、噪声”的有效专利,总共只有33件,且大部分为实用新型专利。 室外机柜噪声难以监管 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的各大卖场,发现很多空调产品都被打上 “超静音”、“无噪音”等宣传标语,而这些宣传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照。实际上,相关领域有法规可依。据了解,根据2005年8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19606-2004)规定,根据空调功率大小不同,对噪声值要求有所不同。制冷量在2500W以下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噪声不应大于40分贝,室外机不大于52分贝;2500W至4500W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噪声不大于45分贝,室外机不大于55分贝。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空调制造企业高管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空调产品都是符合上述标准的。按照业界的共识,只要室内机噪音达到20分贝以下的,就属于“超静音”产品。但是,室外机的噪音却往往被忽略。据他介绍,空调产品的室外机噪音值大多在50分贝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但由于其他环境噪声因素,未达标的空调噪声往往被用户和环保部门忽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依据区域功能不同规定了5类不同的噪音标准,其中代表疗养区等特别安静的“0类区域”昼间噪声不得超过50分贝,夜间噪声不得超过4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等“4类区域”昼间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人们的亲身感受证明,一般商用的大功率空调机组就很容易超过这一标准,特殊用途的设施则更甚。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女士就得到了当时的北京网通公司就其机房空调噪声扰民赔付的精神抚慰金3.45万元。在控制噪音达标前,当时的北京网通公司按照每月1500元标准继续赔偿。 在2008年10月实施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医院病房、住宅卧室、宾馆客房等以休息睡眠为主、需要保证安静的房间,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噪声不得超过30分贝,白天(6时至22时)不得超过40分贝。这也就意味着,一般空调室外机的标准噪音值不能保证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已存在的空调行业噪音标准门槛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符合实情的客观参考标准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业内专家建议空调生产厂商要将其静音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用标准进行规范,通过专利技术推动空调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