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举行 17位院士出席

2014-7-7 11: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0| 评论: 0|来自: 中国科学报

摘要:  7月2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举行,千余名海内外华人学者参加研讨。这次大会强调“回归学术本位”,没有开幕式,不设主席台。与会者不论头衔一律平等,出席大会的17位院士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一样在分组会上作报告。

 7月2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举行,千余名海内外华人学者参加研讨。

这次大会强调“回归学术本位”,没有开幕式,不设主席台。与会者不论头衔一律平等,出席大会的17位院士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一样在分组会上作报告。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学术会议要少些官气,要让学术交流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开展。”

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是不是各门地球科学加起来,就成为地球系统科学?“这是对地球系统科学最常见的一种误解,地球系统科学不能光靠做加法。”汪品先说,“还有一种误解是把遥感科学或者把数值模拟当作地球系统科学。事实上,科学研究手段不等于科学本身,地球系统科学是建立在遥感技术、计算技术和许许多多观测试验基础上的新学科,代表了地球科学集成研究的新方法。”

汪品先指出,地球系统是一个有机体,非常复杂,应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这就需要在理论、方法和思路上的创新,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而学科的交叉又迫切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使用华语有利于跨学科的深度交流。此外,大会大量使用展板形式,也是鼓励与会者围绕展板开展热烈讨论。

在这次会议上,海陆结合,古今结合,地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科学和技术结合。与会者中不乏国内外的权威科学家,但会上采用中文进行交流,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华语平台。

本次大会设置了“生物演变与环境”“海洋与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部过程与行星循环”“深海资源与技术”“地球系统动力学”及“地球系统科学与资源环境问题”七大主题,下设有19个专题。这些专题的设置采用科学家自由申请、大会学术委员会综合确定的原则,每个专题由2至3位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召集。共有250个口头专题报告、333个展板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8位知名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内容涵盖了从青藏高原环境到南海大洋钻探、从气候变化到行星科学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

此次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主办方组织发布了我国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重要信息,包括我国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新思路、岩石圈研究进展、“蛟龙”号载人潜器南海探测等。会议结束时还举行了以“中国地球系统科学展望”为主题的大会论坛

本次大会为33位海内外优秀研究生来沪参会提供了全额或部分资助,还评选出“优秀学生展板”并颁奖。大会还特邀了上海近20所小学、初高中的地理教师及科普教师参加“地球系统科学科普一小时”活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