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德国80多岁老房子变身节能房

2013-8-7 13:46| 发布者: chenl| 查看: 1462|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2001年,德国汉堡开启了欧洲最大的城市中心区改造项目———港口新城。他们也曾一味向外围扩张,如今回归市区,更积极探寻解决大都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尽管拥有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里三色三分:1/3是建筑,形态和谐;1/3是绿色,有160个公园;1/3是蓝色,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等。

汉堡的屋顶为什么是绿色的?“那些是铜氧化变成绿色,以前大概要10年,随着城市的空气越来越好,现在需要30年。”相比什么德国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二大港口之类的头衔,这句才是最震撼的话。

2011年欧洲最佳绿色城市,汉堡并非浪得虚名,放弃速度,研发技术。他们也曾一味向外围扩张,如今回归市区,更积极探寻解决大都市共同面临的难题。这当中有两个样本:市中心大开发的Hafen City港口新城,老社区绿色大改建的Wilhelmsburg威廉斯堡,对应到中国多个城市正同时进行的新区开发热和拆迁旧改潮,前者更有可借鉴性;而威廉斯堡区很多20世纪30年代的旧建筑,旧改后还是节能房,全区碳总量为零,更令人惊叹。

在汉堡中心区,连片围合的房子不是红色就是白色,红砖取材当地,性价比高,白色则多为富人豪宅,如果看到钢加玻璃的外立面,那就是现代新建筑了。市区楼高普遍只有5层,因为不能高过教堂和市政厅;道路不宽,路边的停车位有一半白线骑在了人行道上;河流纵横,2500座小桥密布。从飞机上看这个180万人口的城市会更准确:尽管拥有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里三色三分:1/3是建筑,形态和谐;1/3是绿色,有160个公园;1/3是蓝色,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等。

从城市开发的角度看,市区确实很难有地。公园轻易不会动,甚至每棵倒下的树都必须新种补回;拆房子腾地也很不现实,因为30年以上就算历史建筑,私人房屋是永久产权;填水造城更不可能,这里10%的面积是港口区,而港口经济几乎是汉堡最重要的支柱,连河床铲平一米这种事情,汉堡都能讨论十年而未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堡过往的发展也是向外围扩张。但后来,思路发生了改变。

1997年,汉堡政府成立了属下的港口和经济中心发展公司(2004年更名港口新城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老港区进行重新开发和利用,2001年,开启了欧洲最大的城市中心区改造项目———港口新城。如果非要拿这个项目跟中国的大开发类比,只能说,有一样是相同的:政府都是用卖地款来负担公建。但不同之处,却有许多。

看位置、规模,这一宝地相当于广州二沙岛。占地157公顷,距离最中心的市政厅8分钟步程。建成后,汉堡中心区面积将得以扩大40%,新增建筑232万平方米,提供1 .2万人居住的6000套住宅和可提供4.5万个就业岗位的办公、商业、文化、休闲场所。

谁第一次去都会好奇,这么宝贵而庞大的地块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

“120多年前这里已经不住人了。当时为建设自由港区,强制迁徙了2万人,那时的政府比较强硬,也建成了汉堡港最大的仓库。由于二战中被毁严重,仓库城原貌重建并不现实,最终建成了现在的样子。”向导Tomas博士拿着厚厚的卷宗,展示一张张老照片。

30万平方米的仓库城,是现在港口新城北侧保留下来的一长片红砖房,六七层高,哥特式建筑,新城的展示大厅长年设在仓库城首层的锅炉房,市民可免费参观。仓库城目前大部分功能还是仓库,比如存放卖给中国的波斯地毯等,小部分改为博物馆等。

新城的土地所有者为船务公司等,90%本就属政府所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汉堡市陆续收购了其他用地。前期的拆迁问题,汉堡政府很顺利地过渡了。

在新城的Chili Club吃过午餐后,港口新城的新闻发言人Andre Stark开始正式介绍:“整个新城投资额104亿,80亿为私人公司提供,24亿由政府负责,这些资金将投入到新城各项基建中,包括河堤、公交、地铁4号线等。”政府规定,无论是单体楼,还是3栋一组,新城80%的项目会被要求必须满足三个功能:办公、居住和公众使用,这也是港口新城极重要的城市发展理念。

“三合一的意图是,如果住宅和办公分开,城市化就不会形成流动。办公区和商店下班关灯就没人了,而城市应该是有民众的,更是可持续的。”Andre继续解释,“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也热衷于郊区,但现在心态有所改变。不想住太远,汽车也不想开了。”

另一种三合一,还体现在住宅多元化的层面。新城地处市区中心,当然也限高,一般6-7楼,少量8-9楼。这里有产权房和出租公寓,一般中等收入家庭也供得起。当然,也有私人投资的豪宅,比如目前售价最贵的马可波罗公寓,单价1.5万欧元,相当于传统湖边豪宅区的最高价,而全市均价为4000欧元。在豪宅之外,公寓均价7000欧元,还有1800套福利房,每平方米租金5.8-6.8欧元。汉堡房屋只计算套内实用面积。

 

中美大学生合建节能房屋

由北京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简称UIUC)学生共同设计、建造的零碳节能房屋“宜所(Etho)”在北大启动搭建,“宜所”将参加2013年7月在山西大同举行的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简称SD)。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廖静秋表示,“宜所”是一所依靠太阳能自给自足的房屋,占地97平方米,房屋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源于房屋自身采集的太阳能能源;房屋能在配备电视、灶具、计算机等整套日常家用电器的前提下满足日常居住所需的能源消耗,同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宜所”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保温板,抗震性能较佳。

“完全使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作为房屋能源供应只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宜所项目工程组学生、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梁栋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在绿色、低碳、环保的基础上,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宜所”从设计到建造,北大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约100名大学生共用了两年时间。美国大学生多次来到中国,并通过邮件、视频电话等方式沟通联系。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所在的芝加哥与北京的时差有13个小时。”梁栋说,“经常是一封邮件过去,睡一觉起来就有了结果。”在他看来,全球两所顶尖高校之间的合作让他感到无比愉快,不仅结交了一群来自另一个半球的好朋友,还在跨国的思维碰撞中拓宽了视野、促进了思考。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由美国能源部发起,旨在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与创意,将太阳能、建筑与设计以一体化的新方式紧密结合,通过各参赛队设计、建造并运行一座高效节能、有吸引力的太阳能房屋,证明单纯依靠太阳能的住宅一样可以是功能完善、舒适宜居的。该项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2013年首次来到亚洲、落户中国,将于2013年7月在山西大同举办。

 

探析:节能房屋的未来在哪里?

在过去,房屋无论是气派还是朴素,都是基于供暖或供电有限的假设而建造的。直到相当晚近的时候,大多数家庭还是地地道道的“离网”建筑。对现在的建筑师(尤其是城市建筑师)而言,供电是关系到现代生活的一大因素。

但我们是否正在回到过去的那个时代——家庭供暖或制冷耗能极低或者根本不耗能,而舒适程度以现代标准衡量也属上乘?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环境变化研究所(ECI)高级研究员加文·基利普(Gavin Killip)认为,要想在未来几十年显著削减家庭和非住宅建筑能耗,并不用克服多少技术壁垒。“有很多技术可供使用。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他估计,建筑使用、耗散的能源占英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一半左右。这其中,超过一半能源为家用。这表明家庭耗能占据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至30%。

在一个普通家庭中,60%的能源用于供暖,20%用于热水,其余20%用于照明和电器。尽管短期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住宅和公用建筑提高能效——如更换旧锅炉,但基利普博士认为,政策应当鼓励改善新房屋的设计,整修旧房屋,以将能源需求降低到现水平的一小部分。

他说:“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德华七世时代的英国人热爱新鲜空气。”由于要燃烧化石燃料,英国和欧洲北部的住宅设计大多需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

基利普博士表示,除了提高隔热性能之外,大幅减少供暖能耗需求的主要方法是“结构紧凑,合理通风”。意大利古典建筑师帕拉弟奥(Palladio)以最基本(而或许也是最优雅)的方式诠释了利用建筑设计控制室温的理念。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冬日严寒,他设计的建筑均能控制内温。

被动式节能屋(Passivhaus)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运动中诞生了一大批新建筑,比起中欧的普通住宅,它们在传统能源方面的消耗要低90%乃至更多。

高规格的隔热性能,可控制气流、甚至能从温水中回收能量的热交换系统,再与其他节能措施结合,可降低工作场所和住宅的能耗。

在被动式节能屋中,人体和区区几样电器产生的热量便足以让居住者感到舒适。被动式节能屋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更为常见,但其样板也在北美和英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使用。

但现有的住宅怎么办?基利普博士认为,整修旧房屋能对住宅能耗需求控制产生最大影响。并非所有房屋都适合采用最高规格的节能措施,例如用管道输送空气以避免不必要的环境热能散失。

即便如此,他仍指出,一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屋的改装措施,即便不能达到被动式节能屋的标准,也能使房屋的常规能耗降低60%至65%。

他指出,即使未来的房屋可能采用太阳能面板、空气输送管道、生物质燃烧机、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等配件取代锅炉,“在外观上也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很大变化。”但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对在法国和英国进行房屋改装的潜力以及限制所做的研究显示,目前可用的绝大多数现代节能措施的应用率很低。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在这两个国家,低碳型房屋整修目前的市场规模都极为有限,如果房地产业要想对一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目标有所贡献的话,这一市场的规模需要显著扩张,并且快速增长。”

环境变化研究所的凯蒂·让达(Katy Janda)表示:“在我看来,深度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让达也参与了项目研究。她表示:“深度整修与相关专业技能的供给与需求都有关系。对于新建房屋来说当然也是如此……建造一所被动式节能屋所需用到的技能与建造一所普通房屋的技术要求不是一回事。”

另一个妨碍按照被动式节能屋模式进行整修的因素在于消费者自身缺乏积极性。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期在英国能源研究委员会(British Energy Research Council)的资助下完成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很少会成为促使人们决定翻修房屋的主要原因。正相反,通过扩大或者改变空间布局提升居家生活的舒适度才是房屋翻修的最主要动机。其他驱动因素包括某些特定事件,例如需要更换锅炉或者窗户。

东英吉利亚大学研究团队的领头人乔治·克里索柯蒂斯(George Chryssochoidis)表示:“这项研究得出的根本观点是,必须通过普通常规居家生活的视角来理解房屋翻修。”

克里索柯蒂斯补充称:“翻修房屋的决定根植于改善居家生活质量,而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强烈愿望。”但基利普博士指出,能源成本上升以及政府在对房屋翻修的补贴方面趋于开明化,或许能加快低碳型房屋的涌现速度——而人体本身也可作为环境热量的一个关键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