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的地铁线路将修往河北相关城市。与此同时,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超过30个城市地铁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正迎来地铁建设的高潮。
相比一般的土木工程,施工地层的稳定性、地下施工的复杂性、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引起的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风险等都决定了地铁工程面临高风险。因此,保障地铁工程安全是地铁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 现代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强调对事故风险进行有计划的预防预控工作,主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工程中的各类风险,并且在风险可接受准则的指导下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应对。针对地铁工程,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风险管理。 所谓全方位管理,即在地铁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组织管理等方面全面地开展风险管理,全面控制各类安全隐患。 全过程管理是指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工后等地铁建设的全过程全面进行风险管理,围绕地铁施工的特点,针对各类风险在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把控。 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地下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引起的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稳定性风险,本质是地层稳定性问题。由于土壤的特点,其变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土层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坍塌等灾难性变化之前,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给处置风险提供了时间。因此只要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发现结构、地层和环境的异常变化并正确有效地采取措施处置,绝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全员性管理是指风险管理要覆盖参建各方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层和操作层,既要控制现场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更要规范决策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中的多数技术措施需要人来完成,由于人类自身的缺陷,发生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强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决策、现场管理和现场操作)的监管,是降低工程安全风险的重中之重。 对施工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监管要重在预防,要通过监督、检查、核查等强制性措施来尽最大可能避免工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工程中的海因里希法则认为,一个事故背后存在29起轻伤或故障,而这些轻伤或故障背后又存在着300个隐患或违章。这就需要从严控隐患和违章入手,来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减少工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亟须提高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从业人员本能地高度注重安全,需要长期艰巨的安全教育、安全法规建设和安全道德建设。考虑到目前国内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工程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整体相对低下的现状,更要注重对风险管理的强制性立法和规章制度,并强化落实,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为保证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还要确保工程中的各类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准确。同时,在工程建设中更要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如果在工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虚假数据等恶意行为,再好的风险管理也是无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