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庭志“空”袭伊利 多空鏖战三日

2014-6-6 14: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9| 评论: 0|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光大证券研究员邢庭志的一篇62页研报,将基金重仓股伊利股份(600887.SH)打下深渊,这对众多早已深度套牢的机构来讲,无异于“落井下石”。经过节后三回合鏖战,始作俑者是否如伊利方面所说“不了解情况”?配合做空是否蓄谋已久?掌握真金白银的机构又动作如何?

别有用心还是跨界玩票?

光大证券研究员邢庭志的一篇62页研报,将基金重仓股伊利股份(600887.SH)打下深渊,这对众多早已深度套牢的机构来讲,无异于“落井下石”。

经过节后三回合鏖战,始作俑者是否如伊利方面所说“不了解情况”?配合做空是否蓄谋已久?掌握真金白银的机构又动作如何?

第一回合:端午突袭

6月1日,就在机构人士仍在各地安闲度假之际,光大证券食品饮料研究员邢庭志的一篇重磅报告《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出炉,有如一颗子弹压进枪膛,瞄准机构又爱又恨的伊利股份,这份报告对伊利的评级是:卖出。

波澜不兴的A股市场,可谓“西线无战事”,多年来闻所未闻的“枪声”响起,显得格外刺耳。

“邢庭志的特点就是价值导向,‘唱反调’。2014年初,茅台股份(600519.SH)处于最低点的时候,他曾向机构极力推荐这只已被市场抛弃的股票,当时也是闷头写了一篇很长的报告。”熟悉邢庭志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茅台从120块左右涨到160块以上,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说他是‘最差分析师’,他的业绩排名怎么可能在单位排名前列?”

不过,对于邢庭志苦心经营数月再度推出的报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不以为然。他向外界公开表示,“在我们来看,光大证券研究员此前一直专注白酒领域,可能在思维习惯及数据估值上有一定的惯性。”

然而,市场并没有忽视这位白酒研究员对乳业巨头的狙击,而是用真金白银做出选择。

6月3日,伊利股份收报31.87元,日跌幅达7.75%,当日53亿市值蒸发,创近10个月以来新低。

当日,券商分析师们开始在微信打听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向邢庭志表达“崇敬之情”。

“邢庭志做了我们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沪上某券商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之前我们看上市公司再不顺眼,最多也就是给个中性评级,这已经算是相当不客气的了。就这还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分析师不和上市公司搞好关系拿消息,怎么在买方面前玩得转?”

事实上,这份报告出炉的时点,恰好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结果重合:有媒体称四家伊利旗下工厂意外落榜。5月29日的这一利空消息与邢的报告形成合力,一同把伊利股价驱向年内低点。

第二回合:同业反击

“食品饮料行业,乳制品和白酒本来就不分家,都是邢庭志研究覆盖的范围。”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重要的是伊利股份会不会像邢所指,未来6个月股价下跌三成,分析的逻辑可以见仁见智,但是靠分析师从前的名气和主攻方向来质疑,不免有些小儿科。”

6月3日开始,中信、国泰君安、海通等十多家券商开始对光大“围攻”,矛头直指邢报告中的三大逻辑站不住脚,纷纷发布评级为“推荐”和“买入”的报告力挺伊利。

同时,数篇流传于网络的文章,亦直指邢为“2013年最差分析师”,认为这篇报告“别有用心”,是为了配合做空而祭出的“大杀器”。

然而,根据Wind资讯,2011年到2013年,光大研究所基金分仓收入分别只有1.6亿元、1.1亿元和1.2亿元,位列业内第11、14、14名。

2013年“乌龙指”事件后,光大研究所所长徐刚及徐彪、唐佳睿等优秀分析师纷纷挂冠而去,与迅速调转炮口的同业相比,实力差距较大。

根据十几家机构的观点,邢提出的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对伊利产品线的冲击都有夸大之嫌:低温奶受限制于冷链和销售半径,难以大面积推广;酸奶无法对常温奶形成替代;进口奶也面临增量不增收以及伊利国际化扩张的抵消作用。

招商证券更旗帜鲜明地站在伊利一方,表示未来一年伊利具备50%的上涨空间,强烈推荐,建议“买入”。

张剑秋的公开表态直截了当,“乳制品业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相信时间久了,该研究员对我们的了解会更加深入。”

6月4日,伊利亦向外界说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可审查”系媒体误读,张剑秋介绍说:“集团公司不需要再持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没想到闹出这个大误会。”

同行反击和澄清说明使3日暴跌的伊利股份股价开始恢复,6月4日,该股收于32.05元,涨2.33%,5日收报32.71元,续涨2.06%。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还是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第三回合:众说纷纭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42只基金重仓伊利股份,是A股基金重仓第一股,基金共持有60948.75万股。按照6月3日跌幅计算,242只基金持股账面价值缩水高达16亿元。

对于光大证券挑战业内潜规则、炮轰基金重仓第一股的行径,业内人士不免怀疑其背后的利益动机。对于该研报的出炉及伊利的反应,光大证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邢在端午节假期发布研报在光大证券研究所并不算“突然袭击”,此前亦有研究员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发布研报的先例。对于邢的此篇研报是否得到研究所首肯,或者是否与机构动作存在联系,消息人士表示不得而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取融资融券数据分析,在这一事件发生前一个月,伊利股份的融资余额从11.7亿元攀升至14.8亿元,融券余额从5月中旬开始到月末基本处于下降状态,5月30日融券余额为约2529万元。假如融券皆为联手卖空者所为,按照6月3日大跌近8%计算,收益不超过200万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券卖出量大幅增加是在6月3日开盘后才发生,从30万股扩张到203万股。

“伊利估值水分不够大,而且公司股价下降趋势已经挤出做空盈利空间,选择这个标的做空并不明智。”沪上某私募首席投资官表示。

“事实上,就算让我们写做空报告,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现在融券成本高昂,个股期权年内可能还推不出来,针对个股的做空手段缺乏,所以符合逻辑的做法是唱多,就算最后事与愿违,也是大家集体犯的错误,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前述分析师坦言。

那么,在复杂声音中手握筹码的机构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根据6月3日盘后龙虎榜数据,机构对伊利的集体“用脚投票”,造成“踩踏事件”。

当日,伊利股份前五大买入与卖出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其中,第一大买入席位买入金额为8326万元,其余均为3000万元左右。然而,前五大卖出席位累计卖出超过5.4亿元,占当日成交额的23.3%。

“基金出逃实际上说明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看法,假如这只不过是一位白酒研究员的跨界玩票之作,会有人为他买单吗?”前述分析师反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