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2日至3日在京举行。 全球工程科技界正在或即将经历哪些变革?新技术将推动哪些产业腾飞?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约翰·帕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长艾伦·芬克尔和南非工程院院长罗伯特·普伦,请四位院长权威解析。 记者:您最迫切希望与国际同行交流哪些信息? 周济: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将面临来自资源、能源、环境、疾病、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技术创新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迫切,某些领域甚至需要颠覆性变革。大会以“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为主题,就是要汇聚世界各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智慧,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罗伯特·普伦:逐渐增加的全球人口正在逼近地球承载力的极限。工程科技的创新,在“拯救”地球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工程专家齐聚北京,正是为了分享彼此最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在激烈的辩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艾伦·芬克尔:地球上还有一部分人口没有走出贫困,人们正承受向环境过度索取的代价。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复杂,但工程科技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技术创新的明智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公民摆脱贫困,同时减少给环境的压力。 记者:工程科技正在或将在哪些领域经历革命性的突破?它们将推动哪些产业的腾飞?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约翰·帕克:空间技术、合成生物、生物医学、生物化学、机器人和自动化、低碳能源、大数据和食品生产等领域值得关注。 艾伦·芬克尔:令人激动的突破已经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出现,它将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确农业和自动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机器人帮助慢性病人和严重残疾病人更好地居家生活,而不是待在医院。 周济:从全球范围看,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不断深化。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记者:贵国有哪些战略性新兴产业?3D打印在您的国家发展如何? 艾伦·芬克尔:软件产业和生物制药在澳大利亚发展顺利。在更大范围,自动化设备和优化处理的软件有效提升了采矿业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不少实验室正致力于优化3D打印的材料,许多小制造商开始用3D打印制造珠宝、自动化部件等丰富多样的产品。我期待着未来3D打印可以为病人提供人工器官,为建筑提供大型建材。 周济:中国正大力发展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罗伯特·普伦:从“战略南非”视角看,我们重视能带来高就业率的技术或产业,比如深度采掘。当前,南非工程师最大的技术创新可能就是把可再生能源引入电力供应。过去五年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南非从无到有,目前已占到能源生产能力的5%。3D打印方面,有一些增材制造的样机生产出来,但已有的经验让我们对3D打印投入大规模制造尚存疑惑。 记者:贵国工程界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有哪些合作? 周济:中外现代化的进程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实现。中国要实现跨越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四化同步。后来居上,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约翰·帕克:英国工程界面临人才短缺,愿意学习工程科技的年轻人匮乏。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中英在低碳能源项目和空气质量政策和技术领域合作紧密。 艾伦·芬克尔:澳大利亚工程界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不断攀升的工业成本和环境治理压力,二者一定程度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的代表参加了我们主办的化石燃料低排放论坛。双方意见的交换非常好,我对继续相关的探讨寄予厚望。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工程科技人才? 约翰·帕克:中国能正确认识工程师和工程科技的价值,所以培养了大量有才能的工程师和技工。我们希望这种好趋势能够继续。基于此,我坚信中英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合作是有益的。 艾伦·芬克尔: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热忱和雄厚的知识储备。我期望看到他们为解决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和环境挑战贡献智慧。 周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教育高速发展,每年培养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约350万人。目前中国工程科技人员总量超过4000万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