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重拾经典 以“悦读”搭建通识教育之桥

2014-6-4 13: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5| 评论: 0|来自: 中华读书报

摘要: “读书一事,更多是精神的私密漫游,而不是附庸风雅;更多是灵魂的朝圣之旅,而不应该是装模做样的夸耀与浮夸。因为,读书是灵魂和灵魂之间的热恋,激情而盲目。”

“读书一事,更多是精神的私密漫游,而不是附庸风雅;更多是灵魂的朝圣之旅,而不应该是装模做样的夸耀与浮夸。因为,读书是灵魂和灵魂之间的热恋,激情而盲目。”

“物化的社会残酷地惊醒了我们的梦,大学在这个异化的过程中更应承担起精神家园的作用,我们需要经典阅读来唤起我们内心‘温情’的梦。”

“阅读,恰如化雨春风与沐人暖阳,不动声色地培护着一个国家的气度,育养着一个民族的魂灵。”……

每天打开西南交大的首页,常常会有这样或隽永深刻或灵动雅致的文字进入阅读者的视线,它们诉说这经典阅读带来的力量和美,这些文字是交大师生读书笔记,在首页的“经典悦读”栏目刊出。

西南交通大学在去年年底邀请专家选出了96本经典阅读书籍,基本涵盖了通识教育中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典籍,《论语》、《理想国》、《西方哲学史》、《乡土中国》……涉及中西方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经济,法律、传播等。“96本经典阅读书籍”一经推出,在网上引起大量转载,网友们也在对为何是96本书发出疑问,也有为哪些书籍才算得上经典而争论。96本书,按照校长徐飞的看法,就是大学期间,每月读两本书,刚好大学四年下来,读完96本书。而西南交大始建于1896年,96也是交大的诞生年份。

读图、读网、碎片化阅读时代,年轻人还会重温经典吗?这次经典悦读的活动,学校没有让年轻人远离网络去回归书本,而是配合年轻人的悦读习惯,把网络与读书结合起来。西南交大启动了移动图书馆,并把“通识教育之经典阅读参考书籍”电子书及时上架,相当于把几百万册图书装进了口袋,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阅读经典。学校推出经典阅读推荐书籍后的第一个季度,超星的电子图书数据显示,较去年同期相比,下载量平均每月增加44.1%。在刚刚公布的2013-2014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榜上,《国富论》、《梦的解析》、《月亮和六个便士》分列前三甲。其中《国富论》和《梦的解析》就是学校推荐的96本经典悦读的书籍。

经典读书在交大不仅仅是一场活动,也不仅仅是停止在阅读之上,交大把经典悦读当作通识教育的载体。校长徐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道出自己的担忧:千百年来,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深邃的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是,今日之大学,孔子、孟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成为遥远依稀的回响。大学里思想荒芜化、意义碎片化、价值虚无化几成通病,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濒于丧失,理性蜕变为单纯的效率和效用。其中,最令人堪忧的是在办学思想和理念上出现了重大偏差,其误区亟须厘清,使大学回归于本然价值。

正是对当代大学教育的价值理念的深刻理解,在徐飞校长的力推下,西南交大开始了大力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特别提倡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徐校长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内在的价值尺度、精神品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从中感悟人类思想的深度、力度、高度和厚度。

阅读经典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尊重传统文化的体现。学校的经典阅读是通识教育深化的一个基本要求,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感,进而启发思维。

本次悦读活动,有网友在微博上发问,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著名高等学府,这样一所工科气质的院校,为何重拾经典,还在学校首页华丽展示?在今天悦读经典有何新意?

这恰恰要从这所经典的工科院校的历史谈起。西南交大有着118年,十八次搬迁,十八次更名;118年,弦歌不辍,巍然不倒。是什么让她如此坚韧,如此执着,在风雨飘摇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学生处处长桂富强说:是文化,交大文化。作为交大人的价值追求,交大文化的目标指向就是“灌输文化尚交通”。

在交大的历史中浸润着的是交大的文化,而经典阅读恰恰是现代交大人触摸历史触摸文化的一个捷径。学科处处长张学勇说:经典不是书的经典,而是师生通过广泛悦读,培养丰富的情感,提升修养,塑造价值。

徐飞校长提出了“五有”交大人,即有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在他看来,在大学教育中不要一味强调专业才能而忽视了职业操守,不要一味强调科学素养而忽视了人文情怀,不要一味强调全球视野而忽视了历史眼光,学生应该既重科学又重人文,既有专业才能又能铁肩担道义。

在交大的历史长河中,交大秉承“灌输文化尚交通”的传统,兴路救国,育人报国。强大的工科学校却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精神)。著名水力学家、校友黄万里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他的事迹和诗歌在交大学生中流传。交大百岁老教授、铁道专家王柢,一生坎坷,历经磨难,在70岁写下这样的诗句:“二十一年尘覆面,古稀花甲尽弯腰”,“但愿余生延时日,追回逝月不辞劳”。之后,他靠着一台老式的英文打字机,用橡皮头和铅笔敲字,先后完成两部英文著作。老校长茅以升先生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却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亲手炸掉这座大桥,而后又复建。校友竺可桢从《古今图书集成》中繁衍孵化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套珍贵的《古今图书集成》如今保存于交大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这些有着家国情怀、充满人文气质与修养的老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代表,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而今,漫步交大的校园,可以看到黄万里先生正在讲课的雕塑,有茅以升学长在图书馆前深思的塑像,有明城堂、天佑斋等建筑,有巨石镌刻着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有吴稚晖作词的古朴雅致校歌“……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在回响……这些名人塑像、命名的建筑物是固化的文化符号,它们和校歌校训都是交大历史文脉信息,在潜移默化传承着交大的文化基因。

如今,西南交大开展经典悦读正是对历史的致敬,是一种价值的选择,传递出交大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敬重,寻找根植于工科大学的人文基底。(本报特约记者 田红)

五问西南交大“经典悦读”

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2014年1月1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了一份由96种经典作品组成的推荐书单,以此为标志,该校的“经典悦读”活动正式开启。这不是一个应景的读书活动,主事者希望每一个走进西南交大的学子在四年学习期间都能完成96种人文思想著作的阅读,当然,阅读不只限于这份书单。5个多月来,这一读书活动受到西南交大师生的广泛欢迎,校园的读书氛围日趋浓厚。一个以工科扬名的高校,锐意要在人文思想阅读方面有所建树,且成效显著,确实令人鼓舞。在当今中国为阅读不振而心忧的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的举措意味深长。

5月21日,关于经典阅读的话题,中华读书报独家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读书报:校方为经典悦读活动推荐了96种经典作品书目,西南交大是一所理工科学生为主的高校,这份书单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不是难度太高了?

徐飞:这个活动不仅面向本、硕、博学生,老师也参加。从实际情况看,广大的海内外校友也都积极参加。书单上有许多思想史上的经典作品,像康德、黑格尔的著作,阅读起来自然不会经松。我的逻辑很简单,不轻松的阅读会“增功力”,会带来自身成长。以本人为例,初读《金刚经》、《坛经》时根本读不懂,后来再读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中学时读,大学时再读,工作后更是不时反复读,就在三个月前又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有时某些原来读不懂或费解的内容一下子其义自现了,那种感觉非常美好。但的确得承认,严肃认真的阅读绝非轻松的事,不要假装阅读很享受,当自己的学识和思维未能达到应有高度,与智者高人、先贤圣哲交流注定是个很艰辛很挑战的过程。我们追求经典“悦读”的境界,但不能抱娱乐的心态来读书。

另外,这也是我们基于对国家阅读现状的忧虑而开设的。现在全社会读书风气太弱,不仅普通百姓不读书,连知识分子也不怎么读书,整天忙于跑项目或评审,校园内外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来西南交大伊始,我亲自抓了通识教育和经典阅读这两件事情。现在的学生热衷看微信、刷微博,作为校长真是忧心忡忡。去年有个校长午餐会,和本科生面对面交流时希望大家多读书,当时有些同学很不服气,说自己天天上网浏览,看微信刷微信,一会儿不刷心里痒痒,说不读书好像冤枉了他们。我说如果浏览也算阅读的话,最多只能算浅表性、碎片性阅读。现在普遍的情况是,读书或阅读止步于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或者有阅无读,有读无思,有思无悟,有悟无问。学问学问,学而有问,追问、拷问最重要也最见功力。去年9月12号我成为西南交大第65任校长,就职演说时我说了如下一些意思。第一,大学是关乎学问的,学生的第一责任是读书。第二大学要实现三个“出”: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很多人都说了不稀奇。但现在有多少大学能意识到校园是出思想的地方?大学应该是思想之光和精神家园,是社会灯塔烛照人类。与三个“出”相对应的是三个“力”: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近几十年来一些西方政要对中国崛起很蔑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放言,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因为中国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当然这是西方人的傲慢偏见或别有用心,不值一驳,但不生产思想的民族不足为惧的逻辑是成立的。

作为推动经典阅读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给出了一份推荐书单,做一个引导,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当然这个书单仅是推荐,不是要求。推荐就是非强制,学生可选择读或不读。活动开始后,师生们参与热情很高,我们学校的网站上不断刊出大家的读书心得、书评或随笔,这些文章提及的很多书就不在这份书单里。这没关系,只要通过读书有思考、有收获、有成长,就已达到了目的。当然,这份书单对于我们以理工科见长的学生而言的确难度很大。以后我们会根据阅读的反馈情况,对书单做一些调整,不断地修订、补充和完善。今后,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不因为内容过难而挫伤大家的阅读积极性。

读书报:为什么是96种?

徐飞:我们推出的96种书这份书单,用了好几个月时间,经过了充分调研,也耗费了大的心血。我们参考了很多学校的推荐书目。从近往远说吧,中国大陆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推荐阅读书单,港澳台的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书目,远的像欧洲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推荐书目。相比之下,北美大学关注得更多一些。重点参考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六所大学,看他们向学生推荐了哪些书。在此基础上加上我们的思考,最终完成了西南交通大学经典阅读的推荐书目清单。2014年新年第一天书单在校网主页上登出,微信微博同时发布。当时大家觉得由一所理工科学校推出经典悦读的书单多少有些惊讶。看了清单后发现,既没有工具书也没有当下时尚的畅销书,学校推荐的书都是经过岁月和时间考验、真正称得上“经”和“典”的大家之作,这些书真正代表了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为什么是96本而不是100本?首先,宁缺毋滥,绝不硬凑。当然,也想把学校的历史与之勾连(西南交大成立于1896年)。此其一。其二,以本科生为例学制四年,一年12个月,四年48个月,平均每个月读两本,4年正好96本。其三,96两个数字非常有意思,正看顺看和反看倒看均可,旨在提示逆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与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我想告诉学生,不要以为是经典就顶礼膜拜,即便是经典也要用批判和质疑的眼光来阅读和思考。

读书报:人文学科在理工科院校里总是处于边缘地位,这项活动会让人文学科的师生感到自豪吗?

徐飞:履新之初我即去文科院系调研。我到艺术与传播学院等文科学院调研结束后,他们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科发展的春天来了,用一个词叫“欢欣鼓舞”,我心里很欣慰。我跟他们讲我从上海交大来,天下天鹅一般白,在“工科帝国主义”的理工科高校,对文科普遍重视不够。彼时为把一些弱势文科专业保下来,甚至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西南交通大学现有17个学院,由工科、理科、文科和生命四大学科板块构成。工科是西南交通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工科奠定了今天交大的地位。学校要继续把工科做好、做强、做优,要有舍我其谁、非我莫属的王者风范和实力。理科是西南交大的底气和砥柱。众所周知,理科是工科的基础和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理科不强的工科,不敢说有多差,起码不会有多好。至于文科我们的认知是,要做一所高贵的有灵魂的大学,做一所受人敬重的大学,文科一定要强,人文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底色和底蕴。

经典悦读活动开展已有五个多月了,大家兴致很高。今年世界读书日时,我们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了评选颁奖。另外,经典朗诵等活动也充分展示了师生们的才华。读书班、读书会等社团活动越来越多,参与的人数飞速增加。学校里开会、工作交流已经可以感受到文风、语言的变化,校园的人文气息日渐浓郁。

读书报:徐校长的学业、研究、管理工作一直在理工科院校,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人文情怀?是因为你在上海交大作为副书记分管宣传、学生和大学文化,或作为副校长分管文科的缘由?

徐飞:是的,在上海交大校领导岗位的任职经历,强化了我的人文情怀。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哈瑞·刘易斯教授写的一本书《失去灵魂的卓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刘易斯认为,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这样的世界级名校似乎越来越卓越,其学术成就越来越多,论文发表的质量越来越高,客观上对世界物质文明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那些贪得无厌的华尔街高管,大多也是这些名校的毕业生。他们似乎失去了灵魂,缺少社会责任。2010年我去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参加全球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会上我讲到,现在大学教育在异化,说得尖锐些,包括欧美精英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事实上已堕落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大学一味强调和社会接轨,过分强调和劳动力市场对接,还口口声声宣称要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因此哪个行当最热门、就业率最好高,高校就竭力跟进。更大的异化还在于,现在的大学过度强调培养“人才”而忽视了培养“人”,过分强调专业和职业训练,严重忽视人品培养和人格塑造,甚至完全漠视职业操守和社会担当。

除了上述的刘易斯这本书,有天晚上的聊天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说是拐点也不为过。1998年12月,我从上海交大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系统工程方向出站。在月底博士后联谊新年晚会结束后,博后们意犹未尽,又到衡山路的一个咖啡馆继续神侃。那天晚上听一帮文科的博后议论风生很受刺激,从而激发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并开始恶补狂读人文社科书籍。实际上,1998年成为我学术生涯和学术转型的转折点。之前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都是模型和算法,自己也几乎生活在逻辑世界、数理世界和符号世界,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那晚的咖啡味虽早已远去,但咖啡馆的神侃却对我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读书报:您刚才提到96种书的推荐是想与西南交大的历史传统相结合,那么,西南交大在自己的历史上有人文教育的传统吗?

徐飞:当然有。西南交大已走过118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弦歌不辍。交大校史上的罗忠忱先生、茅以升先生、黄万里先生等,都有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国学底蕴。学校的犀浦校区有罗忠忱先生的塑像,可以看到他写下的文字意境高远,文笔精妙。还有我们的校训、校歌等都内蕴深厚。当然,他们的这种人文情怀也与当时整体的教育环境有关。这些先生深厚的国学底蕴并不是进了大学以后刻意追求完成的,这要归功于他们的中学教育、家学传统。像黄万里是黄炎培的公子,他撰写的罗忠忱的祭文,文采斐然。像茅以升先生对罗忠忱先生的感念之情,给了他比自己还高的待遇。罗忠忱是茅以升的老师,茅以升在悼念罗忠忱“从学为严师,相知如契友,犹记隔海传书,力促归舟虚左待”那一段,写师生间的感情,非常动人。所以说这些教授在学校给学生带来的既是一种工科方面的严谨传统,同时也有他自己的一种道德文章、人文情怀。我们学校的人工湖为什么叫“镜湖”,是我们学校有个老师伍镜湖,在抗战期间学生没有饭吃,他主动预支薪水,发给学生。这样一种情怀都印证了交大的一句话“爱校如家”。

又比如交大的校名,交通究竟指称什么?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认到,交通应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物理学和技术意义上的交通。从一地到另一地,从甲到乙即位移的概念,对应的英文是trans?鄄portation。第二个层次是文化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交通。即交流和沟通或交融与汇通,对应的英文为communication。交通的第三个层次为哲学意义上的交通。易经曰“天地交万物通”。天地交融,万物生成。庄子讲过更经典的一句话:“交通成和”。将交通从物或人的位移及人和人、族群和族群之间的交流沟通,升华为人类与宇宙自然的沟通,交通不仅成为人伦之常,还成为宇宙之道。

学校大力推进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意义世界和价值空间。我们要去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是不是只有富有才有价值?现在,高校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没有意义世界,没有价值空间。一说价值就说富有,所以大家都向“钱”看。我们倡导经典悦读,就是想在这个意义上有所作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