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旱井成

2014-6-4 15: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7|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如果不是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今年的玉米连苗都出不来。”辽宁朝阳市建平县沙海镇四龙沟村村民吴景三说,“都是靠天吃饭,村里打了水井也不让用,都锁着呢。”
“如果不是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今年的玉米连苗都出不来。”辽宁朝阳市建平县沙海镇四龙沟村村民吴景三说,“都是靠天吃饭,村里打了水井也不让用,都锁着呢。”

近日,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采访了解到,去冬今春,上述区域降水偏少,土壤墒情一度严重干旱。而包括此前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辽西北抗旱水利设施在内的农田灌溉设备却存在建而不用、建而难用、重建轻管等问题,造成该县许多农民陷入“打井不让用,种地靠天收”的尴尬境地。

“一口井交一万元钱才能用”

记者注意到,吴景三的耕地位于四龙沟村西北部,在这里,有三栋井房立在地头。走近一座井房,记者看到绿色的井房大门紧锁,墙体上写有“农发开2011-040”字样,井房地基开裂,部分房基已经垮塌。离井房不远处,有白色的水管露出地面,但大都已严重锈蚀。54岁的村民李德友说,这些水井都是2011年打的抗旱井,但村民从来就没用过。

“当时村干部说了,要用水井必须按小组收钱,一口井交一万元钱才能用。”李德友说,至于这一万元钱交给谁,干什么用,谁也不知道。由于许多村民反对交钱,水井从建成后,一次也没用过。

沙海镇孟家窝铺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陆续打了20多口井,但很多井没有配套的水泵、电力等水利设施,水井无法使用。“前街5口井,2012年就打好了,都闲在那里,用不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建平县百家洼乡、沙海镇等地区,许多抗旱井因为缺少配套不能使用的问题较为普遍。

沙海镇四龙沟村村委会副书记李树军告诉记者,由于当地严重缺水,2011年,县里出资给四龙沟村打了9眼井,但要求每口井要向浇地的村民征收1万元的管理费。很多村民不同意,最终,井就闲置下来,一直没有用,几年下来损坏严重,但“井都没人用,也就没有专人管理。”

抗旱打井是惠民工程还是“摇钱树”?

采访时记者看到,离吴景三和李德友家的耕地不远,有一片蔬菜大棚,这里的一座水井正在抽水灌溉。“大棚是外地人承包的,他们给村里交钱了,能用上这些水井。”李德友说。

大棚种植户李大龙说,他们2011年从外地到这里承包土地建蔬菜大棚,已经快4年了。一直用村里当年打的水井灌溉,“水管是政府帮忙铺的,水量比较足,按抽水的用电量缴费。”

在扎寨营子村,记者也看到了相似的情况。当地新丰牧业公司建设的23栋蔬菜大棚里全部用井水灌溉。大棚种植户马希洲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大棚种植的是青椒和茄子等,每3天浇灌一次,水井是租用的当地一所学校的水井,水量充沛,可以满足灌溉需要。

对此,一些村民提出质疑:“政府打的抗旱井,为什么要交一万元管理费才能用?村委会说水井没水,为什么蔬菜大棚却能抽出水来?抗旱打井到底是惠民工程还是成了村里和镇里的‘摇钱树’?”

“九龙治水”700多眼井只有200眼能用

记者了解到,沙海镇四龙沟村建而未用的抗旱井主要由建平县财政局负责建设。建平县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潘继峰称,四龙沟村每眼水井包括配套大约投入10万元,水井打好后,由财政局牵头进行验收。对农民反映的征收1万元管理费,潘继峰称财政局没收过管理费,水井的管理由村组负责。至于部分水井建好后一直未用的问题,他表示村镇没有向财政局反映,他们不知情。

随后,记者来到建平县水利局。建平县水利局工程师信洪林解释说,建平县共有耕地270万亩,只有64万亩能用上水浇地。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只有耕地集中连片面积达到5000-10000亩,才能列入水利建设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全县有将近210万亩耕地用不上水浇地,政府不能都管。”

信洪林说,2000年辽西地区大旱,国家、省市配套资金支持建平打了700多眼抗旱水井,平均每口井投入资金约3.5万元。目前,只有200眼井配套了电力、水泵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正常使用,其他的500多眼井大多闲置未用。

谈到抗旱水井的管理问题,建平县水利局副局长贾玉朋说,目前建平县的抗旱水井水利部门管理的不到1/4,财政、国土、发改委、农业、扶贫等各部门都参与了抗旱打井工作,导致无计划打井、打井质量良莠不齐、重建轻管等诸多问题。

记者问到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信洪林表示,除了加强农村井管员的培训,县水利局正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再打200眼抗旱水井”。记者问:旧有的抗旱井没有有效监管,再新打水井会不会重蹈覆辙?信洪林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