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向记者介绍实验设备。 “回国就是想为祖国做点事情,改变祖国的科技状况。”这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计划”专家丁洪的肺腑之言。在美国18年,他一直惦念着祖国的科技发展。 做科研有一种创新意识和韧劲儿 丁洪回国那会儿,正值一种新型高温超导体——铁基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高温超导体,简单说,就是在临界温度提高的情况下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此研究在科技、工业、国防等领域作用很大。科班出身、目光敏锐的丁洪,将目标锁定在此项研究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他便在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就:率领团队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发现了铁基超导体中依赖费米面的无节点的超导能隙,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对铁基超导体的s-波对称性的建立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工作。 短时间内一炮打响,低调的丁洪,将成功归因于中科院物理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尊重学术的浓厚氛围”,甚至认为是自己“运气好”。 但在同事眼里,丁洪的成功并非偶然。丁洪的搭档吴奇说:“他有创新意识,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有着一股韧劲儿,认准了目标,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有一种拼劲儿,有时在实验室一干就是几天,没喊过苦和累。” “就是要做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丁洪的第一个梦想——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建设一条性能指标世界最先进的光束线站,已于2013年12月建成。“它的设计指标是世界水平的5倍,验收指标将是世界水平的两倍。” 着眼国家规模科技建设 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光束线站,丁洪的梦想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他的第二个梦想——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预研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第三个梦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将迎来实质性进展。 “梦想主要着眼于中国的规模科技发展。”丁洪坦言,现在许多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严重。“三者都应有所不同、有所不为、有所协同,一起构建起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 丁洪说,不可否认,中国有一些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但在规模科技、大科学装置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很多科技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如治理雾霾,需要大气、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要解决像这样的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以大装置为依托,不仅能支撑物理、生物、能源、医药等很多学科发展,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作用,而且还能打造先进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队伍,体现中国的规模科技、协同创新的综合实力。”丁洪说。 谈及梦想,丁洪充满希望:现在党中央越来越重视科技对于经济的贡献和影响,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要做一些有用的科研,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千方百计为学生成才创造机会 “我当初选择丁老师,就是冲着他的科研水平。”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苗虎,2008年本打算出国深造,但听说丁洪已经回国,就放弃了这一打算,慕名来到丁洪门下,“跟着他一干就是5年多”。 科研和育人,是丁洪回国后的两大“主业”。但在育人上,丁洪认为自己亏欠学生太多,“没有太多时间培养他们,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但丁洪的学生张鹏却不这样认为,“丁老师在学生培养方面很有一套,他一心为学生着想,为我们提供科研平台,创造交流机会”。 回忆起5年多的点点滴滴,在苗虎眼中,丁洪治学严谨、认真细致。“时常夜里十一二点,丁老师还在跟我们讨论问题;给他发电子邮件,对于重要的实验结果,他总是说要重复、重复、再重复,力求精确……” “我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力、兴趣做科研。做科研不是准时上下班,而是为了自己和国家的今后发展。”丁洪说,回国6年,他共培养了近20名博士生,目前已有4位毕业,“我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