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幽灵杀手”著称于世的潜艇,隐蔽于大洋深处随时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不过,中国建成的光纤线列阵水声系统,形成大纵深方式涵盖整个被探测区域的每个角落,令其他潜艇“现出原形”。 据报道,中国在南海建成了国家级海洋声学研究基地,主要致力于对南海海底的监控和探测。对此,美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新型反潜网将使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反潜能力获得质的提高。 对中国而言,在海底布设声学探测装置一直是一个难题。 自1996年开始,中国将海洋领域纳入863计划,积极推动海洋监测高技术的发展。其中,水声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先后建成了东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个研究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2005年,中国在青岛附近海域布建完成了“水下光纤综合探测系统”项目实验。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正式成立。2010年1月,“863”重点项目“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成功布放完毕。 值得注意的是,“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项目明确为军民两用项目,可以用于对南海海底的监控和探测,尤其是对中国南海地区威胁较大的国家的潜艇进行监视。这种系统是由分布在关键海域的多个固定水声感应器阵组成水下侦察网络。它们分别将自己侦测到的声音数据通过海底光纤传输到基地的中央电脑处理器上,有专门的声呐分析人员进行比对,从而精确确定水下目标的方位、型别、国别和各类动态参数,随后就可以通知己方的反潜力量执行跟踪或者攻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