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节能减排投入的每一元钱,引起2.3元社会投资。这一比例比十一五规划期下降近50%。那时,每一元政府投入可带动4.23元社会资金。 “我国现行的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资为主的模式难以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当前需要积极探索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能效投融资机制。”清华大学3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 节能减排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中国希望将绿色产业转变为经济发展核心,从而减少污染并走入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然而,目前很多能效领域的公司为中小企业。虽然政府对它们大力补贴以减少投资这些公司的风险,许多小企业仍难以拓宽融资渠道。投资者和银行更偏好借钱给地方政府或者大型企业。 据报告数据,公司自筹资金占2011年能效领域投资的49.7%,而政府补助则占30%。中国政府该年共投入4162亿元用于节能减排,为同期世界之最。 英国格兰瑟姆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的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中国或可尝试加强节能减排规定力度,包括在建筑节能、汽车排放等领域更严格的规定。 他说:“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潜力巨大。建筑节能、汽车排放等领域的严格规定可倒逼出能效投资创新机制。” 斯特恩认为,未来15年是中国转入低碳经济的关键期。如果错失良机,中国将付出“巨大且危险”的代价。 目前,中国达到“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前景并不乐观。报告指出,2014年和2015年能耗强度均需降低3.8%,但是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报告写道:“今后两年节能降碳的挑战虽然不像‘十一五’后两年那样艰巨,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主要因素是城镇化和产业转移。” 中国节能减排的挑战和政府的决心仍对一些社会资金有吸引力。浩资本(Hao Capital)董事长刘扬声在3月16日的一次会议上说他十分看好能效领域。 “中国石油和煤炭的消费量在上涨,这是一个让政府非常担心的问题,”他说。“未来5年,我将会高度关注节能领域。投资这些是容易实现收益的。” 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储立力告诉中外对话,该集团已设立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储立力认为,这一领域蕴含“巨大”机会,而他看好污水处理、智能电表等行业。 私募和风投占能效领域投资比例仍很小。报告显示,该数字2011年为16.9亿元,占总投资0.4%。 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