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象征国际教育最高荣誉奖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在美国颁发,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荣获“2014年海斯克尔国际合作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教育机构。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院长倪军表示,相比建立海外校区、学生交换、学位授予等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密西根学院从管理、师资、运行机制、教学理念、教材和课程设置到双学位、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领域更广更深入,目前超过500名中国学生受益,“密院模式”获得国内外认可。 “要做工程师先做人”,这是每个学生心中的道德标尺。密西根学院大一学生孙启涵和4位同学正在开发一个“老人助理”项目,这个产品将实时探测使用者身体状况,并具有定时提醒吃药、及时实施急救等功能。通常大一学生少有这样参与和独立探索的机会,而在密西根学院这要归功于每个学生都要修读的《工程导论》课。 据学院执行院长、国家“**计划”学者黄佩森介绍,这门课程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工程知识,并且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工程项目,培养他们对工程知识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黄佩森为学生讲授工程类概念、方法和该领域的重要课题,英文老师Pamela Mansutti则教授学生科技交流与写作等工程师必备技能。“老人助理”的设计折射出大学生对老龄化、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像《工程导论》这样的课程在密西根学院并非少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三位一体”是其在国际化大环境下探索出的新模式。倪军希望“结合中美教育理念和体系中最好的特色,在中国土壤里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和领袖型创新人才”。 据悉,密西根学院每年不到200人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的比例近90%。合作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创新有独到之处、沟通表达能力突出、知识面广”,是跨国企业需要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