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鱼鳞的结构可以使盔甲更坚硬,研究壁虎足底的结构可以使胶水的粘性更好,那么研究蝴蝶翅膀的结构,能否生产出一种拥有同样艳丽色彩的材料?” 在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新主楼的办公室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罗伯特·奥利弗·里奇教授对本报记者侃侃而谈:“大自然设计出这些生物,真是太神奇了!我喜欢从它们的结构中寻找灵感,发明新型人造材料。” 高大挺拔的身材,褐色的浓密卷发,无框眼镜背后的眼神,冷静而睿智。里奇是材料疲劳和断裂领域的国际顶级科学家,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获得30多个奖项,合作著书15本,发表论文500余篇。
他是记者采访过的为数不多的没有“脸书”账户的美国人,不喜欢逛街,更愿意一整天待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平时主要和业内同行来往——一位典型的科研学者。 里奇与北航结缘于一次学术会议,随后,双方合作越来越多。2009年,里奇受聘成为北航名誉教授,并于2011年入选国家第六批“**计划”。2012年9月,北航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立了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里奇受聘成为该研究院自然材料仿真研究中心主任。在里奇看来,加入这个研究院是他选择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交叉科学十分重要,因为创新往往产生于两个领域之间的交界地带。这份新工作也可以和我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活动相互联系,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平台!” 谈及中国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努力,里奇说,中国2008年开始实施的“**计划”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不仅把在欧美国家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作的、获得较高成就的中国人吸引回国,还引进了许多外国专家。里奇建议,中国政府应为外国专家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帮助他们应对语言和文化障碍,并对“**计划”投入更多资金支持。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自己必须富有创意。我们都知道亚洲可以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但亚洲能否拥有更多的创新能力?”里奇强调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亚洲国家正面临的重要挑战,“只要中国有足够创新能力,外国专家在中国有令人兴奋的事可做,就会更喜爱来中国工作。” 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肥沃土壤。里奇说,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部分高等院校正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许多领域的研究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0年前,大型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来自中国的论文不多,现在,大多数大型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经常能看到中国论文,一些论文质量还很高。”里奇指出,中国教育在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鼓励创新,同时推动师生间平等交流。 交谈中,里奇强调最多的就是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同事们的默契配合尤其让他感动。“有一次,我在做实验时急需一种特殊材料,北京科技大学一位学者可以制作这种特殊材料,他知道我的情况后,就特意把那种特殊材料送到我的实验室来,供我无偿使用,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每年,里奇都要来中国好几次,这片土地倾注着里奇的情感,像是他在东方的故乡。下班后,里奇喜欢和中国同事到单位附近的酒吧,边喝酒边交流科研心得,许多新的想法就在聊天中诞生,“我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国同事当中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北航的几位学生帮手也让里奇赞不绝口,“他们既聪明,又勤奋,和我过去所带的学生非常不同,我喜欢看到他们健康成长。” 在里奇看来,中国分布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材料科学在中国得到更广泛运用的重要机遇。“一粒种子要培育出珍贵的兰花,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不懈努力,你终将收获美丽的花朵。”里奇对记者说,“现在,我也在培育这样一粒种子,它将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发的研究学科,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