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知名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密歇根大学教授谢宇,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但他同时指出,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和教育强国仍面临一些挑战。
谢宇及其合作者的分析表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获得本科和博士学历的人数均有大幅增加,显示出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伴随着教育发展的,是中国的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谢宇等人的数据表明,中国科技人员的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20万增加到2010年的320万。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理工类论文数量更是直线上升,从1990年的6千篇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逾12万篇。目前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仅次于美国。谢宇指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于科教事业的重视。
然而,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中国的科技人员不仅在绝对数量上仍然低于美国,占总人口的比例更是有明显差距。2010年,中国科技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0.4%,而美国科技人员则占到了总人口的3.1%。另一个明显的差距是,中国的论文总数虽然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单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以及高引用率论文的数量仍然落后于许多国家。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固然已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大国,而离真正的科技强国恐怕仍有一定差距。 谢宇着重指出,中国科学界仍然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中国目前对学术界的行政管理仍存在不少弊端,特别是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仍然不够公正透明;二是近年来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谢宇在论文中特别提到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揭露学术造假上的努力,并援引他的话指出,学术造假在中国十分普遍。但谢宇同时也指出,中国科学界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中国的科研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上图: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美两国获得本科(A)和博士(B)学位的总人数的变化趋势,单位为千人;
下图: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美等国在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发表的文章总数(A,单位为千篇)、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次数(B)的变化趋势。 红线对应中国,蓝线对应美国,下图中的深绿色线对应欧盟15国总和,其余颜色线对应英国、日本等国家。 |